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专题>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文
索引号: 113706130042791846/2024-00405 成文日期: 2024-02-02
发布机构: 莱山区政府办 组配分类: 报告全文
莱山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4- 02- 02 14: 47 访问次数: 字号:[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29日在烟台市莱山区

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政府区长  蒋海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作贡献”的发展定位和“北优、中融、南拓”的发展思路,以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的不确定性,以不变的战略定力战胜多变的风险挑战,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固向好,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50亿元,为烟台市迈入万亿级城市作出积极贡献,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迈出崭新步伐。

(一)坚定不移塑环境、优服务,实体经济量质齐升,务实开放的现代化新莱山建设取得新突破。

项目支撑强劲有力。以“项目建设突破年”为主线,大抓项目、抓实项目,27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凤凰大厦等36个项目主体封顶,薄壁大直径耐压筒体等28个产业项目投入使用。杰瑞“海洋升沉补偿技术与装备”项目、金正环保水环境产业园入选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长荣文创园、烟台文化广场项目入选省文化体验廊道重点项目,东润仪表物联网智能工厂入选省级数字产业重点项目。精准开展“双招双引”,搭建中挪国际合作中心、鲁商联盟区域总部等平台载体,举办鲁商联盟大会、2023传感器产业大会等21场头部展会,总投资211亿元的丰树国际智造供应链、中伟源新能源等36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建设,总投资80亿元的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完成总体规划、正在加快推进。

骨干企业攀高向强。统筹实施“双推双促”“产业联盟”“企业倍增”“服务企业专员”等一揽子助企强企举措,为企业发展赋能增效。促成区内骨干企业与万华化学、裕龙石化等大企业大项目签约订单以及区内企业互签订单超过10亿元,杰瑞装备荣获省长质量奖,中宠股份入选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10家企业荣获市级倍增奖励,6家企业入选全市重大科技创新类项目,数量均居全市首位。以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杰瑞石油天然气、捷瑞数字、橙色云入选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平台。新增营收过亿元企业8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5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营收利润率18.5%、居全市首位。

产业生态更具活力。以数字技术推动产业发展,司空科技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东方威思顿、持久钟表、东润仪表入选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总部经济基地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园区和省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莱山区获评省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中宠股份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新增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个。新认定飞马医疗、施丹普汽车等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6家,嘉迈自动化、原科恒辉等省级“瞪羚”企业8家,台海玛努尔、华鹏精机等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6家,顿汉布什、卓越生物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76.4%。以绿色低碳推动转型升级,恒辉节能、金正环保等5家企业获评市级绿色工厂,莱山生态环保产业园被评为省级特色园区,莱山区入选全省首批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综合性区域试点。

(二)全力以赴强功能、提能级,城市魅力愈发彰显,品质活力的现代化新莱山建设取得新突破。

城市能级加速跃升。全面推进依法征迁,坚决维护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攻克10多年的双河东路“断头路”,主城区交通大动脉再无梗阻,兑现了向全区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真正实现道路通、民心通。高效推进荣乌高速、塔山北路、烟台南站动车所等市级重大项目征迁,山海路快速路实现通车。建成光大路、平顶山路二期等5条道路,新增通车里程10公里,城市路网更加通畅。中心城区综合管廊加快推进,崖前变电站开工建设,城乡基础承载力全面提升。在全市率先完成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报批,预留2800亩发展用地。高效处置“三闲”土地,盘活2100亩存量建设用地。优化拓展城市立体空间,正大芯智汇投入使用,北京建国饭店、希尔顿惠庭酒店等高端楼宇相继建成,全区商务楼宇面积达到147万平方米,纳税过千万元楼宇达到12栋。

城市更新起势成势。坚持听民声、聚民智,广大居民共同参与、携手重塑海韵路“一里见山海”风光,建设通山达海的浪漫街区,拆违治乱全面提升凤凰湖环境,建成全区首个“全龄友好型”公园,形成疏堵结合治理停车难题、广征民意强化社会治理等典型经验,打造城市更新“莱山样板”,全面拉开高品质城市更新序幕。精心规划3个城市更新片区、25个城市更新单元,7个城市更新项目获得市级批复,争取金融机构融资、专项债、央企带资、社会资本等城市更新资金超百亿元。把群众回迁安置放在首要位置,西轸、东都等11个旧改地块具备挂地条件,陈家、初家完成摘牌,曲家庄、南塂等9个项目加快建设,在建安置房33万平方米,交付17万平方米,1200户居民圆了安居梦。

城市管理精益求精。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入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综合整治行动。精心实施道路更新工程,完成轸大路、清泉路等7条城市道路和24公里农村公路提升改造。积极开展拆违增绿、留白植绿、填缝补绿,城区绿化率达到45.3%,7处公园绿地入选全市首批开放共享试点。坚持铁腕治违,拆除各类违建280多处、5.5万平方米。完成前七夼、孙家滩、曹家花园等26个老旧小区飞线入地,实施南山丽景、福地隆城、同德花园等51个老旧小区破损路面改造,创建泰和府、滨湖万丽、黄海明珠山庄3个市级美好社区。供热门槛从“双50”降至“双30”,21个小区实现首次供热。妥善应对罕见强降雪天气,以高效的“清雪速度”拉升莱山的“城市温度”,“清雪模式”连续四年在央视宣传报道。

(三)久久为功夯基础、促善治,治理效能持续提升,生态和谐的现代化新莱山建设取得新突破。

生态治理更显成效。主动认领整改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24项,办结生态信访案件116件。溯源排查整治扬尘问题131个、整改率100%,环境空气质量指标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事项,常态化落实“河湖长制”,扎实开展“清河行动”、入海河流“百日攻坚”、大沽夹河环境问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主要河流水质不断提升,逛荡河入选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莱山区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分享莱山经验。

基层治理更加精细。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实施上海滩花园、闻涛山庄等30个品质社区创建工程,131个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解甲庄街道司法所获评全市“枫桥式”五星司法所,大郝家村获评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祥隆、暖山国际、锦绣好家等20个社区获评省级新型智慧社区,基层综合业务平台试点经验在全市推广。以黄海派出所为试点建立“警律联调”机制,成立全市首家商圈劳动争议调解中心,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全面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不断提升群众金融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开展“春雷”“云剑”专项行动和反诈、扫黑除恶系列斗争,圆满完成安保维稳任务,成功承办全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现场会,平安莱山建设纵深推进。

安全治理更为有力。树牢“隐患即事故”理念,强化“四不两直”现场检查、无人机巡查、全天候视频监控等有效措施,突出抓好动火作业、有限空间、高空坠落、九小场所等领域安全防范,整改风险隐患6.4万处,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坚持人防夯基、物防增效、技防赋能,全面提升森林防灭火能力。健全“林长制+数字森防+群防群治”防控模式,有效遏制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健全耕地保护“一图一表”机制,有效推动违法占地整治和撂荒地利用,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统筹抓好食药安全、网络舆情、意识形态等一排底线,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

(四)持之以恒办实事、解难题,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建设取得新突破。

社会保障倾力有为。创新推行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智慧养老“3510”新模式,蹚出社区嵌入式养老“莱山路径”。莱山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成开园,全区新增城镇就业9351人,失业再就业3550人,莱山区获评全省推进青年人才发展“微生态”建设试点。在全市率先实施“以工代赈”,典型做法被国家发改委专刊推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以上,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5%和7.4%,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发放城乡公益岗补贴资金3244万元、各类救助资金2700万元,“莱善助”入选省优秀社会救助品牌。

公共服务日益完善。按照全市一流标准推进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提升莱山群众的自豪感、幸福感、获得感。全区首个国企办园投入使用,省一类以上幼儿园占比提升至69.4%。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率达到100%,新增学位1350个,成为全市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动市中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互联网医院“医智云”上线运营,群众就医更便捷、更智能。“体卫融合”走深走实,黄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评国家国民体质监测“典型示范站”。广泛开展全区运动会、村BA、消夏文艺展演等系列活动,“四神兽超级越野赛”获评省级精品体育赛事,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乡村振兴示范引领。高质量编制北格庄、东沟等7个村的村庄规划,从源头破解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布局难题。积极争取政策资金、农担资金、金融机构贷款助力乡村产业做大做强,长荣文创园获批农发行在全省主城区首笔乡村振兴贷款4.1亿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加快建设,带动效应日益凸显。莱山街道入选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镇街,车家、李家疃等6个村入选“十百千”工程示范村,初家汤入选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崖前、初家汤入选省景区化村庄。有序开展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增加村集体收入860多万元,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五)一以贯之强能力、锻作风,责任落实精准有力,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

工作作风持续转变。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过硬本领。倡树“新官要理旧账”鲜明导向,深化“事要解决”和“有解思维”工作理念,府院联动完成东方海洋、台海集团破产重整,推动渤海制药破产重整进入执行阶段。“一案一策”破解学府小区等23个小区“办证难”问题,“一楼一策”化解恒大、融创等重点楼盘风险,实现产权证应办尽办、保交楼项目应交尽交。金益德大厦焕发新生,成为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聚集地。强化部门协同作战,推动全国首个三产融合综合体“耕海1号”建成运营。区级班子常态化接听政务热线,理顺问题解决机制,全年办理政务热线16.9万件。

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认真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区政府各项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区政协民主监督,常态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外人士列席区政府常务会议,办结人大代表建议83件、政协提案119件,答复率和满意率均为100%。以创建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区为契机,完善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机制,完成基层司法所办公场所和专业人员配备,围绕重点领域开展全过程“伴随式”执法监督,率先开展涉企联合检查试点,在全区营造认真学法、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难靠法的浓厚氛围。强化网络交易监管,获批创建省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

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区政府工作全过程,纵深推进廉洁政府建设。强化公共投资、国企国资等重点领域监管,扎实整改巡视巡察、审计反馈问题。强化预算刚性约束,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三公”经费。深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用好政务服务热线、“网上民声”、问政烟台等民情诉求渠道,深入开展享乐奢靡“四类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基层治理不良现象及“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专项整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成为莱山鲜明标识。

政务效能显著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一次性告知”“首接责任制”等机制,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行政效能,18个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118家企业实现“三地”统一,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提高50%以上,新注册市场主体1.2万家、增长27%。正源集团、正大城发、凤凰文旅等区级国企广泛参与全区发展,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成“梧桐汇”网上商城,实现党政机关集采、社区采购直达、高校食堂联采联供。高质量开展“五经普”,普查各类单位2.1万个、个体户2.5万个,分别比“四经普”增长48.9%和65%。创造性抓好上级决策部署,环境改善、养老服务等2项工作获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防、海防、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双拥共建等稳步推进,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机关事务、残疾人、红十字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力量源于团结,事业成于奋斗。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凝结着全区人民的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各位老领导、老同志,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所有关心支持莱山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发展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经济体量不够大,需要在超常规发展、提升对全市的贡献度上狠下功夫;产业集聚度不够高,在全市主导产业链的份额偏小;中心城区的功能品质、城市业态还要丰富完善;乡村振兴还有不少短板;群众诉求还未完全有效解决;部分干部存在作风不实、境界不高、服务不优的问题,等等。对此,我们一定坚持问题导向,发扬斗争精神,精准靶向施策,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24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24年我们迎来了莱山建区30周年。30年来,我们在勇担使命中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之路。1994年建区之初,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52万元,分别为当时烟台市的1/70和1/80。垦荒者披坚执锐、开疆拓土,接棒者赓续奋斗、逐梦前行,全区上下干群同心、风雨兼程,聚力推动莱山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特别是2000年确立了烟台市的行政中心地位以后,莱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综合实力拾级而上,地区生产总值继2018年超过300亿元、2021年超过400亿元后,近两年又一举突破500亿元,达到建区时的60倍。地方财政收入同步跟进,已经突破50亿元,达到建区时的345倍。莱山区先后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区和省创业型县市区、省科技创新强区等国字号、省字号重量级荣誉40多项,在全市、全省的影响力、竞争力显著提升。30年来,我们在时代浪潮中奋楫争先,走出了一条工业立区、产业强区的腾飞之路。从2平方公里的凤凰工业园,到5平方公里的盛泉工业园,再到如今37.7平方公里的莱山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始终是莱山发展的压舱石。我们始终以高、专、精、特、新、优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核电装备、宠物用品、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工业企业累计达到153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从6家增长到131家,规上工业增加值从2.7亿元增长到78.6亿元。累计培育上市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3家,省级“独角兽”企业和“瞪羚”企业29家,高新技术企业192家,数量稳居全市前列。杰瑞集团产值超过百亿元,东方威思顿、中宠、顿汉布什、威巴克等企业产值超过10亿元,113家企业产值过亿元。30年来,我们在城乡建设中夯基筑台,走出了一条破旧立新、全域提升的蝶变之路。从3个镇扩展到6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建成区由港城东大街以北逐步向轸大路、绕城高速、沟莱线拓展,城镇化率提高到85.9%。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从最初的2条县乡公路,逐步形成目前“八横六纵”的立体交通体系。先后启动43个旧村改造,建设安置房174万平方米,交付1.1万套、103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面积从不到20万平方米增加到1300万平方米。在全市率先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和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造。建成黄海明珠、渔人码头、逛荡河公园、烟台植物园、凤凰山公园、凤凰湖公园、耕海1号等一大批城市地标,高端商务楼宇达到38座,星级酒店6家,A级景区3个,商业综合体7个,昔日的东郊盐碱滩华丽蜕变成活力满满的现代化中心城区。30年来,我们在践行初心中改善民生,走出了一条安民富民、惠民利民的共享之路。始终坚持最高标准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投入。累计建设和改造中小学校24个,新增学位2.1万个。全区高等院校达到6家,在校大学生超过10万人。引进建设三甲医院3家,基层卫生室102个,医疗体系更加健全,医疗资源更加丰富。医疗床位数达到4100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10.5张,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建成区社会福利中心等养老机构10家,日间照料中心30处,农村幸福院41处,养老床位超过3000张。全区人口从14万增加到41万,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30年栉风沐雨,30载春华秋实。市委、市政府始终对莱山关怀备至、寄予厚望,在建设烟台主城区战略指引下,市级资源要素加速向莱山聚集,央企、国企、强企纷纷落户,助力莱山城市品质提档升级。历届区委、区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以贯之、接续奋斗,为现代化新莱山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留下宝贵财富。老领导们心系莱山、倾情关注,以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推动全区事业进步贡献力量。历任代表委员建真言、谋良策,为促进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提供宝贵意见。广大企业家胸怀大局、奋发作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展现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广大群众爱我莱山、兴我莱山,以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携手推动莱山共建共治。党员干部争当执行者、实干家,求真务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锻造了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莱山铁军。在这里,为每一位默默奉献、自强不息、开拓进取的“莱山人”点赞,你们都是莱山辉煌的见证者、创造者和奉献者!

各位代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而立之后进入新的奋斗周期,我们要常怀“归零心态”,永葆“创业精神”,把成绩留在昨天,把汗水洒在当下,把目光投向远方,义无反顾开启光荣与梦想的新征程。区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妥善应对新冠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培育一批新企业,落地一批新项目,启动一批新片区,打造一批新亮点,全区形成上下一心谋发展、同频共振抓发展、殚精竭虑促发展的浓厚氛围,莱山自信而豪迈地进入全新的历史进程。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按照区委七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全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国家战略,紧紧锚定“加快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奋斗目标,聚力实施“品质提升年”行动,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努力打造精致舒美的中央活力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莱山篇章,以优异成绩向建区30周年献礼。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左右,外贸进出口量稳质升,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稳定,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质量改善目标。按照“北优、中融、南拓”的发展思路,主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聚焦城市有机更新,聚力推动功能品质实现新提升。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从群众最现实需求出发、最期盼事情做起,做精每个节点,抓实每个细节,全力打造精致舒美活力城市。

以工匠精神推动城市更新。以“山海环”活力片区和“产业城”宜居片区建设为引领,沿主干道路脉络差异化推进城市更新,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更新片区。滨海一线文旅提升。融入市级战略,沿海岸线和大南山规划建设26平方公里的活力区,打造富有区域特色的“一脊十二街”。串联凤凰山、大南山山海步道,高标准打造山体公园,塑造山体游憩活力脊。加快渔人码头、黄海明珠广场、烟大广场青春活力组团等区域改造,进一步提升滨海一线文化旅游设施品质和服务水平。山海路一线整治提升。沿山海路区域全面开展拆违治乱增绿综合整治,导入商务办公、山地运动、文旅康养、公共服务等业态,打造城市发展和产业聚集隆起带。轸大路一线品质提升。将城市更新向南部稳步推进,疏解轸大路两侧低效产业、市场,推进芳华园-美联、福祖等重点片区改造,加速产城融合,拓展中心城区版图。坚持“安置优先”,以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为保障,开展旧改征迁“扫尾清零”攻坚,新启动安置房29万平方米,交付10万平方米。探索“房票”安置模式,满足群众回迁需求。实施住宅品质提升行动,推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打造莱山宜居品牌。先行先试城市住宅养老金、体检、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以系统思维提升承载能力。全力保障荣乌高速改扩建、潍烟高铁枢纽、塔山北路快速路、轸格庄立交连接路等市级重大工程征迁工作。编制道路“一张图”,规范道路建设标准,避免过度设计、过度施工。建设明达东路、新苑路西延等39条道路,改造提升桐林路、凤凰西路等5条道路,打通凤凰西路北延、长安路南延等“断头路”,实施凤凰大街西段等跨区道路建设。抢抓荣乌高速、潍烟高铁停运“窗口期”,加快建设星普路、同心路等10条涉铁、涉高速城市延伸路。实施沟莱线拓宽工程,建设康源大街、创业南路等4条园区道路。完善排水“一张网”,开展排水管网摸排整治,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让城市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以绣花功夫强化综合治理。坚持专项整治和常态化管理紧密结合,全面开展四大提升行动,助力烟台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开展停车治理提升行动,打开底商、小区等公共场所停车区域,推行“买租结合”“错时共享”停车模式,提供更多共享停车场、潮汐共享车位,实现停车资源效益利用最大化。开展市容管理提升行动,瞄准马路市场无序、违法建设顽固、围挡区域杂乱等难点堵点集中攻坚,营造安全有序、整洁美观的城市环境。深化垃圾分类工作,争创“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开展园林绿化提升行动,实施逛荡河疏浚清淤、疏绿透景工程,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运动休闲等服务设施,打造银海路、凤凰大街“疏绿透景”样板路。开展自治共治提升行动,机关带头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每个街道打造2条示范路,提高全民共治共享水平。以烟大商圈等区域为重点持续规范门头牌匾设置,打造整体协调、规范有序、品位高雅、和谐统一的城市立面空间。

(二)聚焦绿色低碳转型,聚力推动产业能级实现新提升。坚持工业立区、产业强区不动摇,驰而不息提升主导产业、培植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突出抓好产业园区。以建设烟台“3060”创新区为引领,坚持骨干企业领建专业园区和招引大商强企建设特色园区“双轮驱动”,以园区聚项目、兴产业、强动能。中集“零碳”智造产业园完成一期建设,重点引入海工装备、船舶配件、控制系统等上下游配套企业集聚发展。抢抓国家打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整合莱山机场资源,发展航空维修、航空物流、航空科普、航天农业等相关产业,打造烟台首个航空维修产业基地。发挥中国电子商会运营优势,超前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建设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推动治土、治气、治水全产业链发展,推进金正环保、恒辉节能智能制造项目,杰瑞环保、讯飞环保等项目建成投产,暨南大学环保产学研基地一期完工、二期开工,加快建设百亿级生态环保特色产业园区。坚持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和区级国企代建标准厂房“双向发力”,围绕专精特新企业精准招商,加快推进莱山经济开发区“二次创业”。

突出抓好产业链条。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围绕主导产业强链筑基。支持杰瑞集团、台海集团、中宠股份等龙头企业“上新扩产”,布局新项目、培育增长点,带动企业规模质量实现整体跃升。壮大“第二梯队”补链突破。引导华鹏精机、卓越生物、卫康动保等高成长性企业放大优势、裂变发展,力争全年新增升规纳统企业60家以上,产值过亿元工业企业达到50家以上。开展招商引资延链蓄势。打开骨干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分析,围绕区内龙头企业开展链式招商,年内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家以上。锚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质生产力”和产业链条三类“500强”头部企业强力招引,全力引进一批投资过十亿元、外资过千万美元的大项目、好项目。

突出抓好产业服务。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高质量产业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双推双促”。线下开展产业联盟对接会,线上搭建区内外企业交流平台,为龙头企业寻找上游供应商,为中小企业打开潜在市场。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力争全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3亿元以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聚焦电子信息、数字经济、医疗康养等领域,深化与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滨州医学院等高校“结对合作”,促成更多成果就地转化。支持杰瑞装备、东方威思顿等骨干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瞪羚”等企业8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50家以上。塑强数字经济竞争力。推进数字产业化,认真落实国家“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城市大脑、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建设,聚焦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领域打造典型应用场景。推进产业数字化,深化橙色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动企业“智改数转”,争创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2家、省级数字经济园区1家。推进数字经济集聚发展,支持东方威思顿、捷瑞数字、鼎信数字、拓森集团等骨干企业发挥自身优势,用好闲置土地、闲置楼宇资源领建数字产业园,带动数字经济企业向园区集聚,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运用股权投资、资本招商等新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导入优质产业,助力全区经济和产业规模膨胀壮大。支持捷瑞数字、华鹏精机、恒辉节能等骨干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升核心竞争力。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上下游产业,推动研发设计、现代物流、生产性租赁、人力资源管理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建设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

(三)聚焦乡村全面振兴,聚力推动农业农村实现新提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要素推进乡村“五个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近郊优势,强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烟台植物园、烟台野生动物园、省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等重大项目带动,集中各级奖补资金、农担资金,重点打造崖前、东沟、朱柳等一批“农文旅”融合强村,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事、冰雪小镇、精品民宿等“农文旅”融合项目,争创市级衔接推进区和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发挥山东种业集团、现代果业科研优势,打造种质芯片示范基地、朱柳精品种植园等特色农业项目。借力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烟台农科院、鲁东大学等乡村振兴“智库”,在科技小院建设、产业项目导入、撂荒地整治等方面深入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以示范片区引领和美乡村提升,精心编制中心村和片区规划,推动片区内党建联合、资源整合、产业融合、人才聚合,积极争创省级示范片区。围绕街道驻地系统谋划小城镇建设和乡村振兴项目布局,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全面振兴。坚持提级管理,健全“三资”运行机制,精准开展村庄分类,争取上级国企助力乡村示范片区,支持凤凰文旅等区属国企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和“以工代赈”项目,引导村庄成立“共富公司”承接项目,让产业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村民。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强化组织保障和制度刚性,坚持支部带党员、党员连群众,将村规民约、家风家训等制度纳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增强群众关心度、配合度、参与度,加快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村民主体地位,激发群众自治动力,规范文明家庭、美丽庭院、模范村民等评选活动,推广婆媳互夸会、美德超市等经验做法,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水平,让群众真正成为村居自治的主角。全面改善村容村貌,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实施弱电下地,清除空中蜘蛛网,系统解决“四沿地带”“四大堆”顽疾,大力实施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净化“五化”提升工程,以人居环境“小切口”打造和美乡村“高颜值”。

(四)聚焦激发动力活力,聚力推动发展环境实现新提升。以优美生态环境、优良营商环境、优质消费环境焕发城市魅力,打造全方位、多领域、立体式最优发展环境。

擦亮生态环境“金字招牌”。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引领,建立“大环保”工作格局,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开展辛安河、逛荡河、东风河等流域综合治理,加强入海河流总氮管控,确保主要河流水质达标,创建车家河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突出“点源”“面源”联防联治,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深入实施“全域城市公园建设”三年行动,依托道路、山体、水体、闲置空地,规划建设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公园体系,打造“开窗见绿、出门进园、漫步赏花”的美丽家园。

叫响营商环境“莱山品牌”。深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实行“一张清单管到底”,年内50%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减证办”“免证办”。以莱山经济开发区为试点开展国家级环评联动改革,最大限度压缩手续、提高效率。用好“政企通”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扩大“免申即享”政策覆盖面,推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实现政策与企业双向精准匹配。构建全生命周期服务企业体系,围绕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新注册企业、存量企业、产业园区等关键领域,选派机关干部靠上包帮,做到“一人负责、一跟到底”,实现企业诉求“一口受理、一办到底、闭环解决”。深入推进“并联审批、容缺办理”服务,推动更多项目“拿地即开工”。推动区级国企与央企、国企、民企深度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良好氛围。健全企业分级分类监管体系,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坚持“刚性执法”与“柔性有为”并重,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提升多彩城市“活力指数”。全面提升滨海文旅服务水平,争创1处国家级海洋牧场;丰富渔人码头高端餐饮、休闲娱乐、配套服务等业态,增强对滨海沿线的综合带动效应;依托“一脊十二街”改造提升,植入烟台历史、文化、非遗、美食等特色元素,打造“仙境海岸·品重烟台”集中展示体验街区。以“大商圈”理念整合提升烟大商圈、迎春大街商圈等消费载体,丰富商圈经济、夜间经济业态,持续提升城市消费活力。升级凤凰工业园业态,改造青湖电子旧厂房,导入特色餐饮、精品商店、艺术工作室等时尚元素,焕发老园区的新活力。规划建设10处集咖啡屋、书吧、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凤莱驿·城市驿站。举办全民健身、音乐节、越野赛、腰旗橄榄球赛、主题迎春灯展、无人机表演等活动,让市民游客深切感受城市魅力、畅享美好生活。

(五)聚焦群众关心关切,聚力推动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用心用情办好十大领域重点民生实事,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3510”养老模式为切入点,完善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提升“一老一小”服务,着力发展银发经济,新增托位230个以上。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争创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引育市级以上人才工程5人以上,青年人才5000人以上。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新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400个以上,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以上。分层分类做好社会救助和常态化帮扶,争创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快开展“礼安齐鲁”丧俗改革试点,完成市级公益性公墓一期工程。

办好优质均衡教育。优化学校规划布局,推动山之韵小学、烟大附小新建教学楼投入使用,初家中学二期、第二实验小学二期开工建设。加强与鲁东大学合作办学,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集团化办学特色品牌,争创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深化国企办园,不断提高省一类以上幼儿园占比。开展学校周边交通拥堵专项治理,启动中小学校操场地下公共停车库建设试点,构建多点接送、人车分流、慢行有序的交通环境,打造全市学校建设和交通组织典型示范。

推动健康莱山建设。强化与文登整骨医院合作,不断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以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加快区中医院建设,建成6个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站和13个中医药特色村卫生室。打造基层卫生服务中心特殊药品购药试点,满足患者个性化用药需求。职工医保普通门诊报销比例再提高5个百分点,在职、退休职工年度最高支付限额由2300元分别提高到5000元、6000元。推动“旅居+康养”融合发展,争创省文旅康养强县。

(六)聚焦防范化解风险,聚力推动安全稳定实现新提升。守牢底线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坚决守牢安全底线。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以“四个立足”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立足于“有”,关口前移抓防范,强化企业主体内部监督、行业协会自律监督、执法部门巡查监督、投诉举报社会监督等措施,抓好动火作业、有限空间等重点领域安全防范工作。立足于“准”,下沉一线与企业法人代表、安全管理负责人、一线关键岗位生产骨干“三见面”,严格落实晨会、开工第一课等措施,将安全责任压紧压实。立足于“细”,精准开展制度规范建立和实施情况、安全设施完备和运转情况、安全培训和岗位落实情况“三检查”,动真碰硬、抓细抓小,杜绝搞形式、走过场、表面化。立足于“专”,强化优化涉企联合检查,选派安全专家全程参与,一次性做出“系统化”诊断、开出“专业化”良方、实现“闭环式”监管。

坚决夯实基层基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综合运用政务服务热线、城市管理进社区、“三联三融”、社区网格等渠道,广泛收集分析群众诉求,努力实现“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延伸。发挥党建引领“红色物业”作用,凝聚居委会、业委会、物业“铁三角”合力,建强社区党员、警员、调解员、网格员、法律顾问专员等“五员”队伍,形成“党建有力引领、社会组织协同、联户搭建桥梁、居民广泛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以信息化赋能基层治理,率先在镇街数据平台应用“五经普”数据要素,创建省级新型智慧社区7个以上,全区智慧社区建成率达到60%以上。

坚决保障社会和谐。用好“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系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确保农民工欠薪“动态清零”。加大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处置力度,全力推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加强金融监管,维护良好金融秩序。积极引导和妥善处理网络舆情,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严控食药安全风险,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禁毒人民战争,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深化交通领域顽疾整治,营造平安和谐社会环境。凝聚国防动员合力,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开创军地齐抓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新局面。

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起点迎接新挑战,新目标应有新作为。全区政府系统要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打造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示范品牌,不断提升区政府施政能力和服务水平。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融会贯通,建立健全进一步加强区政府自身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工作体系,推动政治建设深化、实化、具体化。细化完善“第一议题”“理论中心组”等制度,扛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以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促进政治能力提升,把加强政治建设落实到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上,落实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

坚持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形成执法工作“全链条”标准规范,打造公正文明专业的执法队伍;加强法律服务中心、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融合“警律联调”、党群服务、社区服务,巩固基层治理综合服务阵地;纵深推进“八五”普法,高标准建设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争创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区。

坚持把效能建设提档加速。始终把抓落实作为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树牢“打开”的理念、“精准”的思维、“极致”的追求,以解难的担当和为民的情怀,精心谋划推进工作,承诺于心、亮诺于众、践诺于行,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构建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落实工作体系,建立工作清单,绘制工作地图,形成明责、履责、督责、追责闭环落实体系,确保上级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建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区政府机构职能体系。

坚持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系统推进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带头“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强化政府投资项目预审,用好“梧桐汇”去中间化采购平台,真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凡事多作“该不该办”的价值判断、少作“能不能办”的技术判断、不作“愿不愿办”的利益判断,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办的马上办,暂时不能办的列出计划全力办,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志之所趋,虽艰必克;梦之所引,虽远必达。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赓续奋斗、勇毅前行,加快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奋力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