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初家街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从而打造为民服务的“幸福磁场”,奏响为民服务“最强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与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初家,幸福是什么?是春天里漫步于花红柳绿的公园、广场;是夏天里在迭代升级后的党群服务中心乐享邻里温情;是秋日里“15分钟便民生活圈”圈出的幸福生活;是冬日里志愿帮扶团队的一个电话、一份温暖……住在初家,幸福的答案很多,每一个都蕴藏着被关怀的感动。自10月17日起,初家街道办事处开设“聚焦民生关切 增进民生福祉”专栏,记录这些幸福答案,架起与居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今天为大家推出第一期:文体生活篇。
有人说爱上一座城
始于颜值 陷于实力 忠于内涵
今年以来
初家街道以党建为引领
突出服务为民
加强公共文化阵地建设提升
大力开展
类型多样、形式丰富的文体活动
打造幸福温情的精神文化家园
政府搭台,群众登台
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涓涓细流润心田,多姿多彩暖民心。初家街道不断推动公共文体服务系统建设,完善文化阵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充分发挥和运用各种公共文化阵地,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一系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文化大餐”。
今年以来,初家街道整合辖区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中心等基层公共服务设施,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实现“一个场所、多个主题、多种使用”,来满足群众多元的文化需求。在基础设施上,切实完善街道、社区、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1个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9个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居农家书屋以及文体活动室全部面向居民免费开放,并配备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服务中心、健身器材等,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充电”,从而提升群众文化生活幸福感、满意度。
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中,初家街道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其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挖掘辖区文艺能人,组建文艺志愿服务队伍,积极邀请舞蹈、戏曲等专业老师进行文艺指导,开展吕剧、舞蹈等培训班,切实提高文艺志愿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让群众逐渐成为舞台上的主角。
在“我们的节日•春节”、元宵节、2023消夏晚会、百姓宣讲等一系列文化惠民活动里,辖区文艺爱好者积极发挥作用,为居民们送上了一场场文艺盛宴。如今,初家街道共培育宣讲团队、吕剧团、舞蹈队等文艺志愿服务团队28个,文化志愿者挑大梁、唱主角、创新品,创作了诗朗诵《我是共产党员,我先上》、三句半《赞社区志愿者团队》等为代表的接地气、立得住、叫得响的文艺精品。同时,街道也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成立“五为”志愿服务队伍32支,志愿者600余人,服务群众数量3万人次,开展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讲300余场次,开展各类集中性文明志愿服务活动80余场次。
当前,街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起到了以文化人、寓教于乐的作用,真正将服务群众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依托“幸福家园 温情初家”品牌,开展系列文化惠民活动,把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心坎上。“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活动。街道邀请专业剧团、业余文艺志愿服务团队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畅享“文化盛宴”。今年,初家社区、绿色家园社区、远陵夼村等村居已开展“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活动。群众性文体活动。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按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三八”妇女节、“我们的节日·中秋”、非遗文化培训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今年已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共16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公益主题电影进社区活动。围绕“文化惠民、服务群众”要求,积极对接整合资源,扎实开展公益主题电影放映工作,选取群众乐于观看的主题进行放映,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为居民幸福加码。
文化惠民,永远在路上。如今,文化惠民的步伐正在不断提速,温情初家的民生乐章也正在初家大地的大街小巷飘荡,幸福绽放在每个人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