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规划信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索引号: 11370613004279141Q/2023-02199 成文日期: 2023-01-20
发布机构: 莱山区发改局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烟台市莱山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23-01-20 14:40 访问次数: 字号:[ ]

一、2022年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莱山区加快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赓续奋斗、勇毅前行,全面统筹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六稳”“六保”工作全面落实,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64.3亿元,增长5.9%;地方财政收入42.5亿元,可比增长9.6%,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3.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际使用外资2.2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与全市持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58073元,增长5.7%。新增“四上”企业82家,总量达到466家;营业收入过亿元和纳税过千万元企业总量分别达到84家、92家。主要指标增幅基本保持全市前列。

(一)坚持动能转换、创新发展,全力做优产业发展图景,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坚守实体经济根本,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新旧动能转换实现强势突破。聚焦优势产业强链条,出台《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筛选15家企业列入市级倍增培育计划,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达到20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11家,总数达到66家,其中核电装备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均突破50亿元,杰瑞石油装备、恒辉节能等43家骨干企业产值增长20%以上。东方威思顿、捷瑞数字等29家信息技术企业加快赋能全行业数字化转型,营业收入增长40%。做强宠物食品的基础上延伸宠物用品、宠物连锁零售等产业链条,中宠食品等4家骨干企业营收达到26.6亿元。新增文惠灵动、乾和润科技等规上服务业企业16家,软件和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技术等新兴服务业营收增长107.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175.6亿元,占服务业比重达到59%。聚焦新兴产业谋动力,加快培育平台经济、智能制造、总部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增加值预计增长13.4%,占GDP比重达到35%。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增长23.1%,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3.3%。橙色云平台入选全市首个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得“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东方威思顿入选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与持久钟表共同入围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培育打造建筑业总部、中介总部等特色楼宇,招引中建国际、中电建等中字号企业10家,盘活闲置楼宇面积2.6万平方米。杰瑞集团、金正环保等5家企业成功入选山东省2022年第一批总部企业,数量占全市1/4。聚焦创新引领增活力,莱山区入围省科创“十强县”,与山东工商学院共同入选省级“双创”示范基地,获评数量均占全市1/2,总部经济基地获评省小型微型创业创新示范基地。金正环保入选省“独角兽”企业,累计达到2家,数量居全市首位;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瞪羚企业9家,顿汉布什、持久钟表等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净增高新技术企业20家,总数达到159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89家,争取各类科技立项31项,东方威思顿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新增高价值发明专利数150件。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年内新增孵化企业26家,在孵企业达到114家。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12家,总量达111家,数量居全市前列。

(二)坚持促进消费、扩大投资,全力激发稳增长动能,经济根基愈加坚固。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提升项目招引建设质效,发展韧性活力充分彰显。消费潜力持续释放,全年新增默源石油等限上批零住餐企业34家,中石化、顽皮宠物、拓森云电商等3家批零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3.6亿元,孚利泰酒店、铂悦戴斯酒店等14家住宿餐饮企业营收保持正增长;开展汽车和家电消费节、发放消费券等惠民活动以及后备箱集市等创意活动,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全年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承接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住博会等知名展会,参展人数达30万人次,成交额突破32亿元,年内累计接待游客376.6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66.7亿元。有效投资持续发力,坚持领导带头招商、产业链精准招商等方式,与东软集团、五矿二十三冶等多家央企强企洽谈合作。讯飞环保、多弗生命科技等17个项目在省市招商活动上成功签约。推进重点项目领导分包、要素保障、“三张清单”等机制,2022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达到355.2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制造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49.4%、51.5%。23个省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125%、130%;124个区级重点建设项目实现开复工108个,开复工率87.1%。成立重点项目谋划专班,全力争取政策性资金支持,滨海健康驿站等9个项目获得债券资金11.4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均居全市前列;7个项目入选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推荐项目;7个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财政贴息项目、4个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高效开展“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年内争取土地指标约1200亩,为产业项目落地提供土地保障。营商环境持续提升,开展帮办代办服务、增设政务服务便民点以及“云审批”等便企举措,提供各类审批事项代办服务2000余次,在全市率先实现不动产登记服务点街区全覆盖。开展助企服务活动,针对156户规上及重点“小升规”企业推行服务企业专员制度,筛选全区2.6万户全量在营企业配备专属联络员771名,对2022年新注册企业实行全生命周期服务,累计为企业推送政策、解决难题2000余次。为企业减税降费32.6亿元、争取各级资金4亿元。新增市场主体8943户,增长10%。优化升级“莱山英才计划”,引进培育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4人;扎实推进人才安居工程,筹集“家居型”“定制型”“驿站型”人才公寓600套。

(三)坚持精致建设、绿色发展,全力提升城市能级品质,城市魅力日益彰显。持续优化城市发展布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中心城区首位度辐射力获得提升。深谋城市发展,按照“北优、中融、南拓”发展思路,谋划实施中央活力区、行政商务中心区、烟台3060创新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四大区片及核电装备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宠物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北部,高标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凤凰湖产业园已进场施工,完成区政府、芳华园周边区域顶层设计;总部基地新入驻浪潮数字、芯火集成电路等78家企业,总量达230家。中部,盘活闲置土地600亩、低效厂房9万平方米,布局总投资537.9亿元的重大项目56个,数字能源产业园、滨海工业园完成企业评估和规划设计,薄壁大直径耐压筒体、振华冷链物流等8个项目竣工投产,源鑫洁环保、天大精馏、烟台文化广场等23个项目主体封顶。南部,依托瀑拉谷、现代果业等企业加快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果酒研发中心、葡萄全产业链孵化中心等4个项目基本完工。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等35个精品产业项目,高标准打造41个美丽乡村。深耕城市品质,海韵路、宏川路特色街区整体改造快速推进,高标准建设鹿鸣小区等8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烟大、前七夼等6处农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启动西都、蒲昌、庙后3个村居10.4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25.6万平方米安置房完成交付。统筹推进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塔山北路、山海路快速路主体施工加快推进,其中港城东大街跨线桥顺利通车;完成飞龙路、长盛路南延等8条道路施工,新增里程达10公里;建成5G基站125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600余个。在烟台植物园、凤凰山公园等节点设置诚“新”城驿便民服务站10余处,新建智慧公厕10座,主次干道41座公厕全部实现24小时开放。建成澳柯玛大街口袋公园,设计12处景观小品,更新公益宣传画、维护亮化设施等900余处。治理违法建设3500余处、治理面积约127万平方米。深化城市内涵,在全市首批启动镇街综合数据平台和智慧社区综合管理平台试点,建成全省首个农村“智慧环卫系统”。山东省帆船帆板训练基地竣工,对推动烟台水上运动发展意义重大;举办凤凰韵音乐节、“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活动1100余场,区文化馆、图书馆等场馆服务市民30万人次。深入挖掘尚书府、定国寺等特色文化,依托西解甲庄、解家河等6个村创建“尚书古韵、解甲新颜”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新增区级非遗项目11项,建成古生陶社、李凌非遗剪纸等13个文创特色项目,开展非遗传承宣传活动80余场次。深植城市生态,成功入选全市唯一省级生态文明强县,提前半年在全市率先完成垃圾分类全域覆盖,免费发放厨余垃圾“小绿桶”8.6万个,城乡融合垃圾分类模式在全省推广;新建99座小型环保垃圾压缩站,辖区道路机械化洗扫率100%。实施绿化带“见底”行动,创新“311”养护模式,新增城区绿化9.9万平方米,绿化率达到45.3%。持续开展逛荡河、东风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完成率100%,水质优良(Ⅰ-Ⅲ类)水体比例为100%。持续推进高污染燃料全域禁燃,整改扬尘污染源隐患点位426处,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四)坚持以民为本、生命至上,全力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坚持惠民生办实事,抓好教育、医疗等重点民生工程,筑牢安全防线,精心绘就幸福民生新画卷。疫情防控精准有效,设置固定核酸采样点34处,1600余名医务人员完成核酸采样培训,有序推进全民核酸检测工作;完成新冠疫苗接种20万剂次;设置隔离点22处,集中服务各类隔离人员2.6万余人。启用烟台市首批非冷链监管专仓,强化进口商品防控,未发生阳性进口商品流向社会情况。排查疫情数据104万余条,对8000余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严从快查处涉疫案件26起。民生保障更具温度,2022年全区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比达81.9%,城乡低保、孤儿等9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提高10%,发放救助资金2500余万元;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群众5000余人,发放金额180余万元。全区养老机构中护理型床位1829张,占比65.3%,提高6.5个百分点,入围全市首个省级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区。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1215个,帮助低收入群体就业增收;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实现8651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新备案托育机构5家,总托位数增至1380个,托位数在全市名列前茅。公共服务扩面提质,全面推广集团化办学模式,鲁东大学莱山实验中学、烟大附中石明校区2所学校交付使用,融合型、联盟型教育集团达到10个,新增学位3350个;丰田社区幼儿园等3所公办幼儿园投入使用,公办率达到63.7%,普惠率达到9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招聘教师100名。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院区全面投用,全区已运营三级医院达到3家,总投资26亿元的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莱山院区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封顶,全省首个平疫结合酒店示范项目滨海健康驿站加快推进主体施工,三级甲等医院烟台市妇幼保健院开工建设,新建示范村卫生室21所。新增定点医药机构11家,完成国家、省和市集采药品340种,价格平均降幅为55%;为1374户中小微企业缓缴医保费1247.8万元。社会安全平稳有序,聚焦金属冶炼、危化品、涉氨制冷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整改问题隐患352处;推进安全生产人员培训,完成培训1.6万人次。开展餐饮、流通领域食品安全专项检查4446次,消除隐患问题120处;85家食品生产企业应用“山东食链”追溯平台,118家中央厨房、学校餐厅等餐饮单位完成“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八类重点案件破案率保持100%;开展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百日攻坚”,违法犯罪类警情同比下降32.7%;清查各类场所6800余家次,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38人,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另外,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消防、史志档案、双拥共建、法治建设、信用体系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国际形势、疫情反复、需求收缩等因素干扰,经济发展面临新问题新挑战。一是消费恢复不均衡,旅游、住宿等生活性服务业消费恢复受到明显制约,需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暖。二是原材料价格、人力成本上涨等问题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实体企业困难依然较多,需继续加大精准帮扶力度。三是植物园周边、电子信息和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片区开发暂未正式破题,需继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三、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中心城区率先走在前的责任担当,深入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事争一流、全面突破,努力建设务实开放品质活力生态和谐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

主要计划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外贸进出口促稳提质、实际使用外资实现平稳增长,主要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各区市前列。

(一)聚焦“战略牵引”,融入新发展格局,协同发展迈上更高层次。主动对接融入和服务重大战略,找准位置和比较优势,加快转化战略势能为发展动能。深入实施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支持重点企业向沿黄中西部投资布局,拓展市场空间,推动杰瑞集团甘肃天水生产基地加快主体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强防汛应急防范能力建设,积极开展防汛应急演练。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取用水监管。进一步放大我区冷链物流优势,推进蓝翔冷链中心等项目实现投产,打造现代物流发展新格局。聚力实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积极创建省级绿色工厂、绿色园区,依托飞龙集团、司空科技等企业,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建筑发展。完善绿色交通体系,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应用,扩大公务用车新能源车辆比例。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促进水泥、铸造等“两高”行业9家企业加快能效改造提升,争当绿色发展的“碳路”先锋,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创新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计划完成董家庄、松岚等20个项目1758亩土地出让,推动安置房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交付。加快建设“七网”基础设施,推进长安路南延等21条城市道路建设,新增通车里程10公里以上;有序推进凤凰西路、轸大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年内新增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000个。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6%。加快实施海洋经济战略,鼓励杰瑞集团、东方海洋等重点企业与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烟台大学海洋学院等对接交流,在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等领域实现特色化发展。积极开发海洋旅游新业态,力争渔人码头二期项目开工建设;推动“耕海一号”二期、清泉海洋牧场智能化改造项目全面投用,加快打造四十里湾海洋牧场示范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快速推进海韵路、宏川路特色街区整体改造,依托渔人码头至海韵路、大学城至烟台万象汇形成错落有致、定位鲜明的区域消费布局。鼓励杰瑞、中宠食品等优质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提升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布局市场网络的能力,全力提高对外合作层次和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升住房改善、养老服务等消费能力和水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瀑拉谷、伊米溪谷乐园、康顺家园等项目布局,深耕乡村旅游、康养服务等农旅养融合产业。广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新型农民职称评审等活动。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工程,力争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个以上,打造市级美丽乡村示范片1个,评选1500个“美丽庭院”标兵户。

(二)聚焦“创新突破”,筑牢现代产业支撑,经济发展迈向更高质量。凝聚创新实力,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抢占新产业新技术制高点,推动产业能级持续跃升。推进创新生态集聚优化,鼓励企业与驻区高校院所通过联合办学、合作研发等方式形成科创共同体,支持山东工商学院和滨州医学院升格大学,推动烟台理工学院新校区开工建设,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领航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切实利用好“稳中求进”政策包、专项债券等各类涉企政策,助力企业享受政策红利,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年内争创单项冠军、“专精特新”等10户,申报科技项目6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80家。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培育建设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新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以上。落实新版“莱山英才计划”,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人才公寓等建设,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人选5人以上,吸引青年人才5000人以上。推进先进制造业聚链成群,深入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核电装备产业,依托台海集团、恒辉节能等骨干企业,加速核岛主设备、新材料等研发及产业化进程,推进核电检测中心完工,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开工建设,力争2023年核电装备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节能环保产业,以杰瑞环保、金正环保等为龙头带动,推进源鑫洁环保、讯飞环保、金正环保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加快形成“治水、治土、治气”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力争2023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60亿元。宠物产业,发挥中宠食品行业龙头作用,培育壮大宠物用品产业,向外衍生宠物会展、宠物创意等产业生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宠物经济。推进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提升烟台总部经济基地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发展水平,按照发展特色楼宇和提升产业档次的理念,梯次培育一批建筑总部、中介总部、核电总部、金融总部等特色鲜明、业态集聚的特色楼宇。推进拓森集团等电商企业做大做强,支持跨境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加快发展,引导传统企业借助流量优势快速提升品牌竞争力。加快推进烟台文化广场、植物园文旅城等项目建设,依托“滨海”“田园”生态资源打响文旅产业“金字”招牌。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增效,加码布局数字基建,加快移动5G大数据中心建设。拓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加大培育橙色云协同研发平台、伏锂码云平台等具有莱山特色的产业生态。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分行业推进智能制造提质扩面,支持东方威思顿、顿汉布什等企业发展智能工厂,推进虚拟现实技术在装备制造、文化旅游、教育培训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三)聚焦“项目建设”,赋能重大片区建设,城市发展迈向更高能级。以重大项目提速提质支撑重点片区加快建设,以空间布局优化锻造城市能级,依托总投资约1800亿元的205个省市区重点建设项目,坚持专班推进、专人负责、专题研究,践行一线工作法、精准破解难点堵点,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争年内开复工率达到90%以上。聚力推进以烟台3060创新区为引领的四大区片建设,做强做优正大公司、凤凰文旅等国有平台公司,在城市更新、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民生等领域发挥更加关键作用,加快形成功能互补、连片开发、产城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中央活力区,整合区政府周边及高校资源优势,加快布局高端商务、科普展览、主题商业等业态,重点引进综合型、区域型总部企业,推进总投资172.5亿元的烟台君悦国际会展中心、渔人码头二期等23个项目建设,打造更高品质的都市核心。行政商务中心区,整合市政府周边,推进总投资679.1亿元的金融CBD、凤凰湖产业园等40个项目建设,吸引专业咨询、创意设计、现代金融等企业入驻,推动滨湖万丽美好社区创建工作,依托芳华园、大学城等创建潮流夜市、后备箱集市、音乐角市集等新型消费场景,打造更富魅力的烟台标志性行政商务中心。烟台3060创新区,依托国家级核电研发中心、台海集团、恒辉节能等骨干企业及研发机构,重点发展“双碳”总部、核电装备制造等产业,推进35万吨核能特种材料制造、中日韩青年创业谷等总投资492.7亿元40个项目建设,打造更具活力的国内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区,依托中宠食品、杰瑞环保、金正环保等骨干企业及烟台植物园周边资源,做大做强节能环保、宠物用品等产业集群,推进丰树国际制造、迷笛音乐学校等总投资118.8亿元19个项目建设,打造更具特色的“产城融合”典范。

(四)聚焦“共建共享”,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人民生活迈向更高品质。以更高标准提供民生服务,以更实举措办好民生实事,倾力打造美丽富裕的现代化新莱山。做强公共服务保障,加快推动烟台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滨海健康驿站、莱山中医院正式运营,烟台妇幼保健院加快主体建设,打造烟台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区。持续吸纳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推进山之韵小学、烟大附中改扩建等学校续建工程,启动河西小学、东风岭小学二期等学校建设。加强与高校合作,成立“鲁东大学莱山基础教育研究院”,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升胶东剧院、文化馆等载体的运营管理,精心组织“戏曲下乡”“迷笛梧桐之夜”等主题活动,年内开展各类活动800场以上,不断丰富文化产业内涵。做优“一老一小”保障,加快烟台毓璜顶医院老年康复中心、康顺家园等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推进社区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建设,支持市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引导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合理布局,托位总数达到1880个;提升学前教育水平,推进国企办园,公办率达到70%以上。做好特殊人群保障,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支持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举办各类招聘会20场次以上,持续做好稳岗补贴返还发放和失业职工培训;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工作,积极消纳城乡剩余劳动力;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能力,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做细疫情防控保障,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病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规范重点人员、交通卡口、核酸检测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管理,提升科学精细防控能力;落实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全程接种率达到98%以上,其中60岁以上人群接种率达到93%以上,做好加强免疫、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工作。做足安全服务保障,加强对粮食、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的安全动态监测,年内新增1处安全文化主题公园、20处安全文化社区(小区),力争完成安全生产人员培训1万人次以上;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以上公共安全事故。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