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面对国内外经济疫情等形势的复杂变化,滨海路街道紧紧依靠地处烟台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位优势,全力帮助企业复工复产,提振消费经济,在发挥利用闲置空间、合理布局产业规划、做好项目建设和企业复工复产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产业招商有“力度”。采取“点枯木成梧桐”的“引凤”模式,梳理摸排辖区闲置底商、集中商业面积8.25万㎡。帮助招商主体对接优质客户,盘活长安一号闲置楼宇资源,推动建设长安一号新能源汽车广场;实地走访中海长安云锦、万光中华城、翡翠大道等多处即将交付的商业中心招商情况,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主动做服务企业的“店小二”。
布局规划有“辨识度”。 依托华庭路两侧烟台大学、烟台理工学院等高校资源优势,打造个性鲜明的“华庭路摊点群”,以满足大学生群体个性化需求。依托彩虹饭店、万盛合等打造特色美食、特色小吃,加快开发绿色饭店、主题餐厅等新业态,适应和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依托市体育公园、国际博览中心等体育健身及娱乐设施,完善城市休闲娱乐配套产业,提供面向年轻消费群体追求时尚、注重体验、崇尚品位的服务。借助三滩板块政务、商务核心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大型商超及配套餐饮、娱乐产业,同时打造具有创新性的loft办公模式,加快楼宇产业现代化步伐。针对南部村居购物不便的现实因素,规范金堡路摊点群建设,定期维护于家滩、西轸大集,满足周边居民购物需求,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便民综合服务体系,不断创造有效供给。
项目复工有“速度”。 街道坚持“项目为王”,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主动对接健康驿站、文化广场等25个重点项目,协调各方力量做好项目开复工。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项目作为全市重点项目观摩重要一环,有力带动了项目建设,为全面开复工进中提质。截至目前,开复工率已达到90%以上。
企业复产有“温度”。街道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对重点企业、储备企业,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生产经营所需的重要生产设备、建筑材料及用工、资金、项目手续办理等困难和问题,协调做好要素保障和安全指导等工作,推动复产企业尽快恢复到正常生产经营水平。目前辖区64家规上企业、重点企业已全部实现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