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政务专题>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全文
索引号: 113706000042603877LS/2021-00564 成文日期: 2021-04-08
发布机构: 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政府 组配分类: 报告全文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1- 04- 08 11: 37 信息来源: 莱山区政府办 访问次数: 字号:[ ]

         

——2021年2月24日在烟台市莱山区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烟台市莱山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李万平

各位代表:

受孙玉荣区长委托,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三五”工作回顾和2020年工作

“十三五”是莱山区积极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和空前风险挑战,埋头苦干、稳扎稳打的五年;更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质增效、“典范莱山”建设长足进步的五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在上级党委政府和中共烟台市莱山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有力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率先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2231”工作思路不动摇,攻坚克难、逆势而上,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1亿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8.5%;地方财政收入37.7亿元,年均增长5.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8.2%;五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67.5亿元,年均增长9.8%;对外贸易稳步回升,累计实现进出口445亿元,年均增长5.9%。主要指标增幅始终保持全市前列,在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先后获得烟台市“科学发展卓越贡献奖”“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十佳先进集体”“十佳招引标兵”等先进荣誉。

五年来,我们坚持对外招大引强扩增量、对内服务企业优存量“双轮驱动”促转调,全区经济逆势稳增、质效双升。

双招双引力度空前,发展动能活力迸发。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医养健康、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依托现有企业以商招商,以大招商推动大发展。招大引强成果丰硕。累计引进重点产业项目652个,其中华润万象汇、首创住友地区总部等“三类500强”项目16个,君悦大酒店、天大精馏设备等过10亿元“高大上强”项目24个。特色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中意产业园、中挪产业园等国别园区聚集效应初显,落户欧洲企业26家,占全市的1/4;中宠食品产业园、金正环保水环境产业园等“一企一园区”快速建设发展。5年新批准成立外资企业132家、达到267家,实际使用外资10.1亿美元,较“十二五”增长40%,总量居各区市首位。重大项目竞相发力。把抓项目、抓投资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主抓手,区级领导带头包保,科级干部全程代办,共实施区级以上重点产业项目381个,完成投资597亿元,是“十二五”的1.5倍。五年来每年都有项目挤进省级大盘子,其中省重大项目4个、“优选项目”4个、“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3个,列入市“三重”项目81个,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良好局面。招才引智成效显著。在全市率先实施“莱山英才计划”,统筹资金9900万元引育各类人才,创建海外省外引才引智工作站13个,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37个、“高精尖缺”人才和领军型人才6500名,其中院士、高层次人才100名,总量居全市前列。

产业企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稳健发展。把实体经济紧紧抓在手上,聚焦抓好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厚积成势。确立先进装备制造、医养健康、信息技术三大主导产业,努力做大规模、做强实力,5年间三大产业营业收入增加到270亿元,是2015年的1.52倍,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45亿元,信息技术产业翻番增长、达到70亿元,医养健康产业由传统制药为主向大健康全链条拓展。多措并举淘汰落后产能,完成27家化工企业转型升级,2家僵尸企业全部处置完毕。共实施重点技改项目55个,完成技改投入132亿元。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后来居上,杰瑞环保、金正环保、仕净环保等一批新秀企业成长迅速,形成节能环保“治土、治水、治气”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数字经济活力彰显,橙色云全球工业产品研发设计协同平台获评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平台和全市唯一的省级四星数字经济平台,橙色云协同创新数字智慧园区被评为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以拓森服装为代表的垂直电商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跨越发展,销售额5年增长5倍,全区“四新”经济增加值达到125亿元。重点企业茁壮成长。每年筛选30家左右骨干企业定向包保,累计统筹各级资金20.2亿元精准扶持,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占规上工业企业的88.2%,挺起了莱山实体经济的脊梁。5年里东方威思顿、德国威巴克、意大利爱尔泰等6家企业产值翻番,中宠集团产值翻了两番,杰瑞集团产值超过70亿元、再造了一个新杰瑞。新增金正环保、中宠食品2家上市企业,总数达到8家,占全市的1/6。落实纾困资金、应急转贷、股权投资等各类资金30亿元,帮助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渡过难关、突破瓶颈、焕发新生。累计实现“小升规”企业85家;全区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增加21家、达到58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增加38家、达到77家。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24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投资企业和机构41家,越来越多的莱山企业登上世界舞台。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商贸金融、现代文旅等产业,新建商务楼宇122万平方米,5000平方米以上商务楼宇达到30栋,纳税过千万元楼宇7栋。创建莱山基金中心,累计引进丝路股权投资基金等17家基金机构,基金总认缴规模超过212亿元,总量全市前三。集中打造渔人码头、上市里等特色商业街区和夜间经济聚集区,现代都市氛围更加浓厚。

创新驱动发展有力,竞争实力不断攀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增工业设计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81个、达到156个,省级以上平台占到62%,山东省首家、全国第二家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落户莱山,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成为全国首个核电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平台,杰瑞工业设计中心认定为国内唯一的油气田装备领域工业设计中心。累计培育持久钟表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省级4家;省级瞪羚、隐形冠军、专精特新企业39家,数量居全市前列;恒辉节能跻身省独角兽企业方阵;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16家。精心打造贝格等2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和区创业服务中心等3家孵化器,培育科创型小微企业超过500家,莱山被评为省级创业型区。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区,18家企业参与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1个;新增发明专利授权较“十二五”增加3倍、达到1132件;5家企业获中国专利奖,其中1家获中国专利金奖;7家企业获评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杰瑞石油入选山东省制造业高端品牌,山东名牌、知名品牌企业达到23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5年翻番倍增,总数达到103家,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到76.1%、68.9%,均居各区市首位。

五年来,我们坚持旧村改造和老旧小区改造“全面双改”带城建,城市面貌和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全面提升。

旧改和改旧全面提速。将旧村改造作为城建头号任务,坚持政府主导、指挥部攻坚,中心城区24个村居改造全面铺开。积极引进万科、恒大等强企名企参与旧改,目前有17个村基本完成拆迁,建成安置房137万平方米,8个村完成安置,1.1万名群众乔迁新居。累计新增高品质住宅供应近400万平方米,莱山区成为全市生态宜居首选地。全区常住人口比“十二五”末增加42%,达到41.9万人,是烟台市人口流入最多的区(市)。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5年投入6亿元,高标准完成前七夼、曹家花园等37个老旧小区改造,补齐失养失修失管、配套不足、服务缺失等短板。累计改造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增设停车位2100个、健身休闲场所56处,中心城区居民区基本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3万户老居民过上新生活。

中心城区承载功能显著增强。在全市重大片区开发、重点工程建设中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塔山南路1个月完成全部征迁,观海路仅18天完成94户综合楼征迁任务,高铁新区核心区17天完成曲家庄整村征迁和1200多亩土地清表,不断刷新征地拆迁的“莱山速度”。顺应民生迫切需求,统筹23亿元投向道路建设,虎山东路、长宁路等26条断头路全部打通,山海南路南延、凤凰大街等50条市政配套道路建成通车;5年新增道路里程46公里,占建区以来城区新增道路的三分之二,中心城区“八横六纵”主干路网全面建成。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实施农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坚”行动,修建里程65公里,完成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92公里。重民生发展潜绩,不遗余力抓好“看不见”的地下工程,累计改造雨污水管线74.2公里,是“十二五”的7.4倍,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基本完成;高标准建设海绵城市12.5平方公里。完成电网投入1.25亿元,新建改造线路170公里,架空线入地21公里。新增供暖面积430万平方米,完成天然气置换9700户,北部城区基本实现供暖、供气全覆盖。

城市环境品质不断提升。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先后完成青烟威荣铁路、观海路等重点路域和芳华园、烟大市场等区域综合整治,为烟台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六连冠”做出突出贡献。实施成龙线和轸格庄立交周边等重点区域绿化工程,新建“口袋”公园8处,完成大南山景区一期改造,全区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率分别达到43%和44.8%。始终保持对违法建设的高压态势,拆除各类违建92万平方米。狠抓大气和水环境等突出问题整治,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投资8.4亿元对逛荡河、东风河等23条河流和凤凰山水库等20座水库进行综合治理,主要水域水质稳定达标。先后承办“全国首次海洋牧场平台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全国放鱼日”等大型活动,展现了“典范莱山”的良好生态形象。

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高水平兑现民生保障政策、以群众需求引领民生事业、以发展富民项目增强“造血”功能“三项举措”惠民生,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民生保障始终保持一流标准。累计投入137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占财政支出的82.9%,较“十二五”提高12个百分点。按照全市最高标准兑现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民生政策,“应保尽保”资金发放总额较“十二五”翻了一番。5年新增就业7.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由2.3%下降到1.6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8万元和2.6万元,年均增长6.7%和7.7%,总量、增幅全市领先。顺利完成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三年试点工作,成功入选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区社会福利中心全面运营,入住“五保”对象等老人864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等养老机构由58家增加到100家,养老床位达到2286张。在全市率先启动市民社区食堂试点,高标准建成运营8处,广获社会赞誉;建设改造烟大、正源等标准化农贸市场9处,总数达到16处,在全市率先引进“7-11”“可好”等品牌便利店,群众生活更加方便。

民生事业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制定和刚性执行师资队伍及校舍建设五年规划,累计投入12亿元,新建扩建第二实验小学、解甲庄中学等15所学校,新增中小学学位11620个,在全市率先消除大班额,实现教育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跨越。常态化开展名师名校长引进、高层次教师选聘、名校办分校等工程,新招聘教师403人,教师队伍增加36%,高学历教师占比达到23%。强化文化载体建设,区文化馆、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馆,7个街区均建成综合文化站;举办凤凰韵音乐节、马拉松等大型文体活动230场次,年服务群众20万人次以上。推进“健康莱山”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3所三甲医院陆续建成,文登整骨烟台医院、烟台山医院莱山新院全面运营,烟台国际肿瘤医学中心主体完工,结束了莱山无三甲医院的历史,加速向医疗强区迈进;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建成,打造市级以上示范村卫生室14所,初步形成“15分钟医疗圈”。

富民项目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每年安排2000万元区财政奖补资金,引导村居发展致富项目,带动群众共同富裕,累计消除70个无集体项目的村居,年集体收入过50万元村居达到64个,过百万元45个。撬动社会资本105亿元,打造了省级现代果业研究院、瀑拉谷休闲产业集群等一批特色示范项目;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流转土地3万亩,带动3000户农民户均年增收2.1万元;设立全市首家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心,引进鲁东大学女博士团队助力乡村振兴。累计投入2.9亿元统筹城乡供水一体化、改水改厕、农村通户道路硬化等工程,新增农村供水管线76公里,完成9659户改水改厕,实现65个村居通户道路硬化全覆盖,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投入1.3亿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打造朱柳等6个省级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先进村、明泉等9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围子山和院格庄“醉美乡村”2个市级示范片。扎实推进脱贫攻坚,330户566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和4户10人即时帮扶户全部稳定脱贫。

五年来,我们坚持党建统领“一个保障”,全面加强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效能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上级和区委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推动好各项工作。法治政府建设纵深推进,严格遵守行政决策规则程序,全面执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推进政府工作;坚持向区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累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341件、政协提案527件。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坚决纠治“四风”,从严控制“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区级采购项目全部纳入市级公共资源平台交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改革稳步实施,争创省级以上试点205个,其中国家级68个;顺利完成区政府机构改革;园区改革成效显著,莱山经济开发区在省级开发区排名由全省第30位跃升至16位,居全市第2位;国企改革有序推进,28家区直企业优化整合为7家,经营性国有资产实现统一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区级领导带队现场体验督查,深化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企业审批实现“一站式”办理和容缺受理,重点项目审批时限压缩70%,莱山营商环境大幅改善,2019、2020连续两年全市测评第一。市场主体爆发式增长,5年新增1.5万户,达到4.8万户,是2015年的1.45倍,其中企业达到2.1万户,是2015年的2.5倍。深度问政问需于民,狠抓问题整改,为迎春大街商务楼宇群和凤凰新城等66个问题小区3万户居民解决不动产办证问题,影响上千名职工10多年的渤海化建、渤丰钢铁破产工作基本完成,停滞多年的城际铁路征迁安置以及庙后、宋家庄等旧改“老大难”破题化解,长期未供暖的花都小区等6个小区全部达到供暖条件,社区配建养老设施、幼儿园等问题整改到位,24件10年以上和5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依法化解。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药安全、计划生育、外事侨务、统计、史志、双拥、民族宗教、退役军人保障和民兵预备役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典范莱山”深入人心。

各位代表,“十三五”发展,乘风破浪、极不平凡;刚刚过去的2020年,更为特殊、极其不易。这一年,我们同舟共济、众志成城,经受住疫情带来的冲击和考验,全力以赴抓“六保”促“六稳”,全区经济逆势稳增、重点项目全线发力、新经济业态活力迸发,实现了“十三五”胜利收官。疫情防控迅速有力。坚决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放在首位,扛起市委、市政府驻地和中心城区防控重任,全力打好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疫情防控阻击战,织密扎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安全网,累计对2079名入境人员、1.9万名重点地区人员落实管控措施,实施核酸检测18.3万人次、冷链食品和环境检测9.2万批次,储备疫苗10522支、接种10710针次,构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经济发展逆势上扬。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开展走访帮扶企业、政策上门服务等“十大专项行动”,高质高效推进复工复产,累计减免退税和减免社保费用22亿元,稳定岗位5万多个,在全市率先实现345家“四类规上”企业100%复工、30栋商务楼宇100%开业,主要经济指标一季度迅速扭负为正、全年度持续全市领先。年内地方财政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13.5%、6.9%,增幅均为五区第一。片区开发全线突破。主动融入烟台重大发展战略,强力推进高铁新区建设,积极谋划沿河开发,拉开城市南部拓展提升的新框架。高铁新区核心区累计完成征迁2200亩,完成高铁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8项规划,引进储备总投资1100亿元的重点产业项目45个。友谊河、东风河两个片区迅速完成征迁1400亩,布局重点项目33个,在全市“以水兴城、携河发展”战略中冲在前面。项目建设投入提质增速。举全区之力推动“三重”工作、重点项目建设,26项全市“三重”工作扎实推进,12个市级项目全部开复工,顿汉布什智能压缩机、爱尔泰生产研发基地等15个项目主体完工或投用,东方威思顿智能化改造、红星美凯龙高端家居等5个项目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用,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81亿元。城市新经济蓬勃发展。在全市率先出台《大力培育城市新经济发展指导意见》,靶向用力、精准扶持工业设计、新兴电商、现代文旅等六大经济产业新业态。工业设计发展势头强劲,杰瑞深度清洁车荣获“省长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橙色云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建成启用,行业领军地位稳固提升,成为世界互联网大会三个钻石合作伙伴之一。现代文旅多元发展,莱山区创意设计产业集群作为全市唯一的文化创意项目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库;全国首座智能海洋牧场综合平台“耕海一号”投入运营,岸线旅游打开新局面。成立了新业态青年创新发展联盟,设立首期3000万元扶持基金,吸纳首批会员企业55家。民生事业全面进步。开展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投入3.37亿元完成首批21个老旧小区改造,直接受益居民1.7万户。圆满完成垃圾分类试点任务,全面启动垃圾分类三年行动。将村居集体项目培育计划延续三年,引进康顺仙园、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等总投资8.4亿元的产业合作项目10个,“37°微度假小镇”获评市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第八小学等3所学校投入使用,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所,普惠率提升到90%。区疾控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完善。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提升防灾减灾应急综合能力,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扎实开展扫黑除恶“六清”行动,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和信访问题化解机制,莱山社会环境更加安定有序。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莱山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委的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离不开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大力支持,离不开全区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不懈奋斗。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支持莱山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服务水平不够高,综合发展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主导产业质量优、规模小的矛盾仍然突出,产业链创新链招商的精准度和专业化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重大产业项目存在落户少、落地慢的问题;城市发展空间布局亟需优化,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和旧村改造推进速度不快,城市更新和产城融合发展水平不高;为民服务存在短板,基层治理、物业管理还有盲区,村居社区文体医疗及便民服务网络尚不完善;生态环保压力较大,大气和水环境缺乏系统化治理,城乡生产生活环境有待提升;政府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主动担当和攻坚劲头不足,创新意识和争先意识不强,压力传导不到位、不到底,等等。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四五”时期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是莱山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中心城区首位度大幅提升、城乡一体化加快融合的关键时期,也是乘势而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关于未来五年发展的具体任务目标和工作重点,《烟台市莱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总体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作出了全面安排,提请大会审议。

“十四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工作要求,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化优化“2231”发展思路,牢固树立“全市首位”一个定位,强化重点片区开发、重大项目建设两个抓手,瞄准加快建成烟台高质量发展引领区、烟台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形象展示区、共享和谐幸福美丽核心区三个目标,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城市高品质建设管理、民生高水平提升、党建高标准引领四个方面,乘势而上、大干攻坚,力同心、争创一流,奋力推动“典范之区”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篇章。

(一)聚焦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重点片区重大项目引领,推动烟台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抢抓重点片区开发建设机遇,形成“新区组团崛起、老区腾笼换鸟”的发展新格局。深入落实烟台市“以水兴城、携河发展”战略部署,以20平方公里的友谊河片区和12.5平方公里的东风河片区“两河片区”为重点,环境综合治理与开发建设同步规划实施,推进“河产城”一体化综合发展,集中打造沿河景观独特、新兴产业集聚、生态宜居现代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区。加快高铁新区建设,全面推进首开区开发,综合枢纽工程、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全面布局;坚持核心区、延伸区和控制区一体开发、全面起势,聚力打造烟台交通新枢纽、发展新引擎、城市新客厅。实施园区再造战略。依托莱山经济开发区、凤凰工业园等载体内部挖潜,引入社会资本整体策划产业布局、园区转型。深化“亩产效益”改革,推进“三闲”用地二次开发和低效闲置资源再利用。整合城市经济载体资源,促进总部经济基地、双创基地等服务功能升级,搭建一批支撑“四新”经济发展的共性技术研发服务平台、专业化高端创新载体、“精专特新”特色楼宇园区,实现城市新经济握指成拳、组团起势。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全面塑造竞争新优势发展新态势。坚持创新驱动为先,深耕厚植莱山创新基因。深化校地校企合作,聚合骨干企业研发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5年内各类孵化器、众创空间达到18家以上。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再培育一批独角兽、瞪羚和隐形冠军企业。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0家,产值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5家。优化“莱山英才计划”,精准引才育才用才,新增“高精尖缺”人才150人以上、创新创业团队50个以上。深化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制造业企业“触网”升级,扶持电商、直播等新经济业态融合发展。顺应消费新时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品质、多样化升级,抓好芳华园等商业街区改造,提升烟大周边、迎春大街、港城东大街“三大商圈”辐射力,膨胀壮大现代文旅、会展经济、夜间经济等特色产业。大力培育现代教育、医疗、养老、幼托、家政等公共服务产业,满足居民更高需求。力争到2025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0%。

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化工业体系。坚持一手抓对外招大引强扩增量,一手抓对内服务企业优存量,三大主导产业主营收入均突破100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200亿元,新动能进一步蓄积。以重大产业项目和产城融合项目为重点,瞄准国字号、中字头和“三类500强”企业靶向招商,打造知名企业落户烟台的首选地和集聚区。坚持重点企业包保机制,集中资源要素优先扶持,助力企业裂变发展,围绕石油装备、核电装备、节能环保、海洋科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壮大一批十亿级企业、百亿级产业。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2025年上市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主营收入过亿元企业70家以上,过10亿元10家以上。

(二)聚焦城市高品质建设管理,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推动烟台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形象展示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两个先行”引领,拓展发展空间。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善重点片区、特色园区等规划布局,释放莱山全域发展空间,形成各片区竞相发展、梯次推进的生动局面。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借助烟台南站改扩建和轨道交通建设,超前对接主次干道建设,新建续建道路40条以上,拉开高铁新区横贯东西、联通南北的立体交通框架,打造名副其实的烟台交通新枢纽。推进观海路等主干道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供水、供暖、供气、供电向南部有序推进,不断扩大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功能。

“全面双改”突破,建设宜居城市。坚持政府主导抓旧改,连片开发、集中安置,理顺工作推进机制,全面完成中心城区旧改任务。以最优标准优先建设安置房,高标准布局教育、医疗、养老、商业等设施,保障群众“住有所居”。按照“成熟一个、改造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南部区域村居改造。遵循群众需求抓改旧,创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可持续改造模式,充分征集居民意见,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补齐配套短板,完善物业服务,全面完成剩余老旧小区改造,让更多群众更好地“住有宜居”。

城市管理服务升级,建设品质莱山。做好黄海片区全省城市品质提升试点示范工作,攻坚城市功能弱点、管理盲点、环境痛点、交通堵点,取得城市品质提升专项行动新成效。完善环卫、拆违、执法、供暖、物业管理等体制机制,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无缝覆盖的城市管理系统。到2022年,基本完成建成区居住区域、公共机构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建成全市垃圾分类示范区。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确保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加快建设智慧化城市,到2025年新增5G基站1600个以上,基本实现5G网络全覆盖。

(三)聚焦民生高水平提升,强化共同富裕目标,推动共享和谐幸福美丽核心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水改厕提升等工作,打造高水平的美丽宜居齐鲁样板示范区。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典型带动作用,聚焦现代农业、近郊旅游等产业率先成势,辐射带动周边连片发展,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拓宽资金来源和发展途径,引导致富能人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精心打造民生工程。坚持全市一流标准兑现各项民生保障,织密扎牢多层次社会保障网,让群众共享更多发展成果。严格落实师资队伍及校舍建设规划,制度化实施高层次教师、名师名校长和教研员招聘,加快建设教育强区。推进烟台新文化中心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打造医疗康养新区。科学布局社区医疗、文化、养老等服务设施和农贸市场、社区食堂、24小时便利店等便民设施,完善群众家门口的服务。

系统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和基层治理水平。树牢安全发展观,坚持“隐患即事故”理念,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全面加强各行业、各领域隐患排查和综合整治,全力实现“本质安全”。以网格员队伍为基础,整合社区服务、疫情防控、信访稳定、护林防火等多方力量,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开展“八五”普法,推进法治建设,依法全面行使政府职能。抓好重点领域突出问题舆情管控,统筹抓好社会治安、扫黑除恶、食药监管、供热供气、防汛抗旱等底线工作,保障和谐稳定大局。

三、扎实做好2021年工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莱山区全面建成“典范之区”的关键之年、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我们将牢固树立“全市首位”目标定位,各项指标、各项工作始终瞄准“全市第一”做决策、定措施、抓落实。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左右,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左右,实际使用外资稳定增长,外贸进出口完成市下达任务,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7.5%左右,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各区市前列。在实际工作中,力争完成得更快更好。

(一)着力在重大片区联动开发上实现新突破。高标准落实“以水兴城、携河发展”战略。友谊河片区,南区力争一季度启动总投资38.7亿元的5个新兴产业项目,同步推进生活配套服务区建设;上半年再启动4个项目,完成投资3亿元的7条道路主体工程。北区加快中轻天地文旅、烟台理工学院南校区等项目建设,提升文旅康养、高端教育、品质居住等功能。东风河片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产业园、恒辉精密仪器制造等11个项目主体完工,7个项目开工建设;研究推进周边村居集中连片改造。以两河综合整治提升为重要切入点,因地制宜、分段实施,精心打造高品质沿河景观。全方位推进高铁新区建设。创新融资开发渠道,科学安排土地整理开发计划,加快推进核心区和延伸区道路基础设施、科创商务区和安置房等项目。抓好延伸区和控制区招商工作,引进过亿元高新产业项目10个以上。大力度实施园区改造建设。启动莱山经济开发区动能转换示范区建设,划方成片实施“腾笼换鸟”,打造数字技术产业聚集区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区。加快凤凰工业园产业调整和新兴业态招商发展。系统化整合创新载体资源。对各类创业苗圃、孵化平台和闲置楼宇开展招商孵化成效评估,整合创新资源。加快中日韩青年创新创业谷、5G+互联网产业基地等楼宇建设,建成城市新经济新业态示范区3处以上,新增“四新”企业100家以上。

(二)着力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突出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年内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平台7家以上,瞪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0家。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举办创新创业专场活动10场次以上,引进硕士以上学历、“双一流”及名校毕业生400人以上。创新服务产业。加快烟台移动5G大数据中心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直播经济、新媒体等业态,做大做强生产性服务业。精心培育渔人码头、上市里等夜间消费地标,加快推进复星文旅城、君悦大酒店、“耕海一号”二期等现代旅游项目,年内华润万象汇对外营业,做优做精生活性服务业。坚持改革创新。深化经济园区体制改革、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等一批改革事项,启动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机制改革、城市安全发展机制改革、群众反映问题长效化解机制改革等一批改革事项,以改革促进资源要素流动,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三)着力在实体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招大引强做大实体经济基本盘。深耕日韩,巩固欧美,拓展“一带一路”,力争新招引“三类500强”项目10个以上、投资过10亿元项目15个以上。坚持领导干部带头招商、产业联盟以商招商、招商平台专业招商,推进振华商业综合体等总投资1700亿元的97个“高大上强”项目尽快落地见效。优化服务夯实实体经济基本面。支持杰瑞等骨干企业接二连三新上项目,实施中小企业梯次培育计划,推进恒辉节能、捷瑞数字等企业上市,年内“小升规”入库企业超过60家,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强力推进总投资1390亿元的110个重点项目,力争上半年全部开复工。借助政策利好“窗口期”统筹争取政府债券、特别国债、纾困资金,保障企业和项目需求。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新增各类基金及机构8家以上,新增基金认缴规模20亿元以上。

(四)着力在城市能级提升上实现新突破。积极对接烟台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搞好土地征收成片开发方案编制,高标准推进新一轮城市更新。加快旧改工作,攻坚南、松岚、庙后、解家等村拆迁扫尾,加快宋家庄、午台、初家等改造进度,全面启动24个村居改造。年内新开工安置房50万平方米,新交付27万平方米。完成剩余33个老旧小区、138万平方米改造任务,推进“红心物业”党建领航工程,全面推开垃圾分类工作,综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完成明达西路等19条道路建设,系统推进黄金海岸线、观海路等景观带提升,金斗山路南延等主干道路绿化补植和大南山景区二期改造等工程。探索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有效缓解停车难题。保持高压态势打击违法建设和乱占耕地行为,加强松材线虫防治、森林防火等工作,保护好莱山的绿水青山。

(五)着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将致富项目培育计划主动纳入共同富裕政策框架,通过街道结对帮扶、重点部门包保、驻区高校和骨干企业助力,争取全部村居都拥有集体产业项目或稳定增收途径。持续提升村居人居环境,提前4年完成剩余4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深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启动6所中小学建设,第六小学交付使用,孙家滩中学、烟大附中南校区(小学部)主体完工,严控大班额问题反弹;7所公办幼儿园交付使用,学前教育公办率达到50%以上;万光汇文高中、莱山双语实验学校、埃维实验学校等社会办学加快推进。强化优质医疗卫生服务。提升烟台山医院莱山新院、文登整骨烟台医院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烟台国际肿瘤医学中心投入使用。启用黄海路和滨海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区妇幼保健服务中心,新建省市区三级示范村卫生室16所。提升文体服务质量。紧紧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开展好主题宣传和群众性文化活动。配合做好烟台新文化中心建设工作,丰富居民文体活动,提高文体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综合服务。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成果,激发医养结合发展潜力。抓好公益性墓地建设。推进市民社区食堂规模化建设。完成农贸市场专项规划,新建改造农贸市场3处。

(六)着力在守底线防风险上实现新突破。严守疫情防控底线。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加强医疗机构等关键场所和社会面防控,做好国内重点地区和入境来烟返烟人员的管理服务,减少敏感时期人员流动和聚集,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严守安全生产底线。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将各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贯穿全年,突出森林防火、防汛抗旱、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工地、海上作业、食药监管、粮食和物资储备等重点领域,理顺完善长效防控机制,有效遏制安全风险。严守生态环保底线。开展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持续推进空气、河流、土壤等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控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严守金融风险底线。健全金融监管和风险防控体系,强化不良贷款控增量、化存量,坚持“一企一策”帮助流动性困难重点企业化解风险,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严守社会保障底线。高水平兑现养老、医疗、低保、特困等保障政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好即时帮扶,防范新致贫和返贫。严守社会稳定底线。探索“四化三高”体系,加快省级城市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机制,积极化解各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推进扫黑除恶工作常态化,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莱山。

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强化政治建设,永葆奋斗激情。将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将守初心、担使命的精气神转化为解难题、促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级和区委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强化法治建设,践行依法行政。推进依法行政“查、改、促”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政府系统规范管理和工作人员基本功提升行动,持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区人大、区政协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全面加强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等各方面监督。

强化政务服务,狠抓工作落实。提升政务服务软、硬件综合建设管理水平,巩固放大“放管服”改革成果,建成启用2.8万平方米的新政务服务大厅,打造全市最优政务服务环境。大力弘扬“钉钉子”精神,立说立行抓落实,以严实作风高标准兑现政府承诺、解决群众诉求。

强化廉政建设,筑牢反腐防线。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履行好“一岗双责”。严防“四风”问题反弹,严肃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树牢“过紧日子”意识,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抓好反腐倡廉,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打造忠诚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形势需要新担当,新发展呼唤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烟台市莱山区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定位,真抓实干、攻坚克难,为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典范之区”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