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索引号: 11370613004279141Q/2018-07185 成文日期: 2018-01-16
发布机构: 莱山区发改局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烟台市莱山区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8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8-01-16 17:56 访问次数: 字号:[ ]

一、2017年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加快建设全市“典范之区”的工作定位和“2231”工作思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扎实推进“工作突破年”各项任务,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局面,区域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增长8.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2.1亿元,增长6.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15.8亿元,增长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4亿元,增长11%;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48620元、20640元,分别增长8.1%、8%,外贸进出口实现平稳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居各县市区前列。

(一)加快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支撑力持续增强。坚持扩大增量、优化存量双轮驱动,全区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全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6.9%,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73.7%。三次产业比例预计由1.5:40:58.5调整为1.3:39.2:59.5,服务业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预计分别完成271亿元、26亿元,增长7%、20%。工业经济向更高层次迈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长13.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1%。先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三大产业集群继续膨胀规模,实现营业收入230亿元,增长10.5%。杰瑞石油、台海玛努尔、东方威思顿等12家骨干企业加速布局新业务版块,营业收入均超过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为66.5%,营业收入过亿元企业预计为27家,同比增加3个。服务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以金融商务、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快速成长,信息软件、商务服务业等领域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增长30%。新增浦发银行、广发银行等12家金融机构,全区金融保险类机构达到101家。楼宇经济集聚发展,年内完成楼宇招商34.4万平方米,总部经济基地已引进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安财险、索福特软件等100余家企业入驻。

(二)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新经济新动能加快成长。全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下,以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加速孕育。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双创基地A区、B区,创业公社等创客空间聚力创新优势、不断发展壮大,运营空间近5万平方米,引进培育企业300余家,带动就业1500余人。年内新增市场主体6127户,其中新增企业2746户。烟台核电研发中心获批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是国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核电产业全产业链创新平台。持久钟表凭借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被工信部认定为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年内新认定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新增创业4807人,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互联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迅速崛起,规模以上信息技术企业达到29个,东方海洋、拓森服装等通过O2O等方式进行体验式营销,营业收入分别突破5亿元、2亿元。捷瑞数字完成17个省海洋渔业厅数字展馆示范项目,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数字化领域服务专家。智慧云谷在智慧城市领域首次将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技术相结合,争做智慧行业的领航者。企业创新领域层次不断提升,台海集团在与三大核电集团共享研发渠道的基础上,与烟台大学共同组建核装备与核工程学院及技术研究院,莱山核电产学研融合进入新阶段。金正环保、中宠食品分别在美国纳斯达克、深圳中小板成功上市,我区上市企业达到8家,占全市的1/6。全区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4%,居全市首位,年内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3项。

(三)投资消费实现联动发展,传统动能持续协同发力。投资、消费整体韧性较强,增速逐步回稳,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投资规模质量不断提升,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三产业完成386.5亿元,增长12%,技改投资完成11.5亿元,增长15.9%。装备制造、健康医疗、现代商贸及信息技术等版块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东方海洋精准医疗科技园、东方威思顿项目正式投产,文登整骨烟台医院、祥隆绿城·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现代商圈快速崛起,宝龙城市广场、保利MALL、祥隆·上市里部分或全面运营,在建的华润万象汇、利群都市广场等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正在加快推进,新业态、新品牌加速集聚,烟大-迎春大街商圈成为烟台时尚购物娱乐的商业新地标。万象城、双河西路等特色美食街运营良好,铂锐戴斯酒店等开业运营,特色餐饮、主题酒店已然成为新的消费潮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4亿元,增长11%。消费需求日趋多元化,立健药店连锁、顽皮宠物用品等8家商贸骨干企业营业收入增长22.1%。房地产业成交量、供应量连续数月上涨,销售面积、施工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5%、12.4%,商品房价格增长12.4%。旅游业态、模式逐渐丰富,植物园免费对外开放,朱雀山、黑尚莓基地、农禅谷等乡村特色体验游逐步兴起,全区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接待游客630万人次。

(四)城市建设管理力度加大,中心城区首位度不断提升。以双改工作、路网畅通、环境整治等引领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心城区整体形象、城市品质得到提升。全面双改工作有序推进,启动旧改村居15个,完成拆迁7000余户,安置房开工面积80万平方米。全面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飞龙小区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建筑面积24.8万平方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重点推进断头路、丁字路畅通和背街小巷改造工程,启动山海南路南延二期、凤凰南路、凤凰东路等13条道路建设,新增改建道路里程21公里,塔山南路莱山段仅用一个周就完成了全部征迁任务。对23条河道的217处违章建筑、阻水建筑及排污口进行全面整治,新建改造雨污管网6.4公里,城区功能形象全面升级。城市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积极推进城际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轸大路、金滩东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4%。完成2216套路灯节能改造,27处公交站点新建改造工程,68台燃煤锅炉淘汰替代任务,11台大型燃煤机组、锅炉全部实施超低排放。完成了台湾村、绿色家园、泉鑫大厦等8个社区5200余户天然气置换工作,空气质量现状及改善率位居全市第一,率先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提升。

(五)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转型的目标。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工作,新争取市级以上改革试点12项,完成全面深化改革任务254项。莱山中医药与精准医疗产业园纳入国家级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总体规划。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削减行政权力事项6项,承接下放管理层级事项66项,公布“零跑腿”和“只跑一次”事项1903项。全面实行投资建设项目网上审批,清理规范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招商引智工作卓有成效,大力实施精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全区引进在谈内资项目230个,其中投资过亿元以上项目74个,截至目前,市级签约项目16个,总投资197亿元,国泰颐养小镇、乐康金岳医药医疗、意大利爱尔泰等优质项目取得有效进展。成功承办国家信息科学与技术专委会2017年年会,人才达到33人,居全市前列。外经外贸趋稳向好,全区前20家重点外贸企业预计完成进出口额50亿元,占比65%。实际使用外资完成15.8亿元,亚旭能太阳能、方特世界等项目完成注册。台海集团与英国阿特金斯能源环保项目完成签约,境外并购德国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和杜伊斯堡管件生产股份公司,金额达9770.5万美元。

(六)公共服务保障精准发力,社会民生事业全面进步。着力补齐民生短板,加大对社会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全年安排民生支出23.2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69.2%。社会保障力度逐步加强,农村低保提高到每人每年4260元,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80元,累计救助困难群众家庭1500多户、困难家庭学生200余名,发放救助金200多万元。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450元,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础免疫接种率达到98%以上。教育事业取得新突破,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续建的11所学校加快推进,其中区第五小学投入使用,解甲庄中学完工,永铭中学二期、滨海中学二期主体完工,全区中小学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全覆盖。投入约3500万元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冬季校服、免除学杂费以及加强校园安全维护等。群众精神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区文化馆、区博物馆、胶东剧院和烟台城市美术馆共举办各类演出和展览近百场,服务群众10万余人次。区图书馆共办理借阅证6400个,图书借阅40万册次,服务人次近38万。另外,民族宗教、广电出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地震、安全生产、史志档案、双拥共建、法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二、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实体经济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受外需疲弱、产能过剩、转型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现状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二是传统服务业整体景气度不高,在电商冲击、租金上涨等多重压力下,部分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出现降温趋势。三是财政持续增收压力较大,建筑业、住餐业等重点行业税收较同期有所下滑。

三、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中央和省、市总体部署,坚持率先走在全市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2231”工作思路,坚持重点突破、重点攻坚带动全面提升,坚持干字当头、领导带头、严格奖惩、狠抓落实,加快建设烟台市的“典范之区”。

主要计划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290亿元,增长7.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34.18亿元,增长6.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37亿元,增长10.5%左右;城镇、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52290元、22290元,分别增长7.5%左右、8%左右;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控制在市下达的标准以内。

(一)全面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重点用力,以“四新”促“四化”,让传统动能持续焕发生机,让新动能逐步挑起大梁。全力推动工业扩量升级,贯彻落实制造业强市战略,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培植30家骨干企业,依托龙头引领加快强链、延链、建链步伐,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促进先进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信息技术、军民融合等集群裂变发展,打造全市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全力推动服务业提升发展,以打造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为目标,坚持高端引领,整合盘活现有核心商圈、商务楼宇等资源,有效增强城市聚合辐射能力,高起点发展总部经济、社区服务、都市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集聚各要素功能,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联动发展,进一步改善区域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依托瀑拉谷、万亩梨园以及产业融合示范村等项目,积极发展生态保护、旅游度假、电商营销等新产业新业态,鼓励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发展的“接二连三”,打造乡村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示范区。

(二)加大创新驱动引领作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人才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为建设创新型莱山提供强力支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导先进型企业瞄准军民融合、医药健康等前沿领域,通过与行业龙头、院所全方位合作,弘扬工匠精神,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引导新型工业企业创建一批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加速培育为创新型骨干企业,打造全市科技创新领航区。大力推进人才创新,牢固树立“人才强区”理念,不断加大对科技人才和企业家的支持力度,广泛吸纳各领域的领军人才、各专业的精英人才、高校的优秀人才到我区创业就业。完善人才引进、评价激励机制,切实做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倾力建设“众智莱山”。大力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加强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场为代表的创业孵化器建设,全面激发和挖掘创业活力。鼓励企业利用产业基金、上市融资等多种金融手段实现快速发展,争取在全新商业模式中抢占发展高地。

(三)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努力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加大关键领域改革力度,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积极推进“不见面”审批,着力提高审批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序推进供给侧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各项改革,对上级部署的改革任务及时跟进、落实到位,对我区承担的改革试点大胆探索、率先突破,争取在关键性改革上实现突破性进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基金引导、产业链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组织好各项招商推介会。整合梳理全区对外招商土地、闲置厂房,着力盘活存量资源,增强招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新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实行“点对点”全程跟踪服务,促使在谈项目早落户、落户项目早开工。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更加注重招商引资引智引技,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继续强化领导分包责任制,推行全方位、全流程的重大项目服务,选择一批项目设置“绿色通道”,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完善项目推进协调机制,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进度节点,最大限度地破除融资、用地、用工等难题,在形成有效投资上出实招、下功夫,全力以赴抓开工、抓推进、抓投产,力争2018年市、区两级59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100%。

(四)高标准谋划城市建设,打造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区。以经营城市的理念,重点围绕旧村改造、中心城区功能提升等方面全力突破,加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莱山对周边区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加快突破旧村改造,按照市委要求的“三年内主城区旧村改造全部完成”的目标,细化优化拆迁安置政策、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重点抓好大庄、曹家庄、沟北等旧村改造工程,年内24个旧村拆迁工作全部完成、安置房全面开工建设。同步抓好老旧小区二次改造,全面完成凤凰小区、万光小区、闻涛山庄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逐步改变城中村脏乱差的局面。加快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强化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打造功能完善、服务齐全、充满活力的中心城区。积极发展产业地产,完善商业配套、教育医疗、娱乐休闲和物业管理、车辆停放等方面服务,努力打响宜居莱山品牌。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庆祥路、金桥路、金滩东路三期、虎山东路等23条道路建设,按计划、控节点,全面打通城市道路“微循环”。积极配合市里做好城铁南站区片开发、塔山南路等重大工程建设,确保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卫生死角、人流密集区域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打造洁、美、亮、丽的城市环境。

(五)着力推动共建共享发展,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共建共享发展,以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为原则,加快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共同发展,让全区群众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社会保障事业,严格落实社会救助和福利保障等政策,确保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引导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共建。完成全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提升完善任务,实现农村社区三年提升计划目标。加强粮食安全、保障粮油供应。教育事业,积极推进区第四实验小学、永铭中学二期等学校投入使用,孔家滩小学、莱山初中宿舍楼主体完工,大庄小学、大郝家小学开工建设。关注校园安全,落实人防、技防等安保措施,保证学生安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职业化教育建设,全面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医疗卫生事业,全力推进烟台山医院莱山新院、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烟台国际肿瘤诊疗中心等项目建设,不断加大对基层医院的建设力度,继续推进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减轻群众药费负担。落实好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保证居民病有所医。文化服务,加强图书馆、文化馆、胶东剧院的运营管理,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结合居民实际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计划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30场。新改扩建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个,为26个农家书屋更新图书和音像制品。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