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规划信息 >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索引号: 11370613004279141Q/2016-02679 成文日期: 2016-02-26
发布机构: 莱山区发改局 组配分类: 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关于烟台市莱山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2016-02-26 17:54 访问次数: 字号:[ ]

一、2015年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区上下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三大要务,不断强化“管理、服务、协调、创新”四种意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7.5亿元,增长8.2%,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6:39.4:5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3.17亿元,增长9.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0.1亿元,增长14.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近100亿元,增长11.4%。

(一)服务业发展动力增强。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28.3亿元,增长8.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核心区形象凸显。烟大、迎春大街等核心商圈全线崛起,成为人气聚集新地标,楼宇经济加速发展,全年楼宇税收将突破3亿元,纳税过千万元楼宇达到5栋。新引进金元证券、安诚财险等7家金融机构,全区各类金融机构达到85家,金融业增加值增长20%。房地产交易逐步回暖,商品房预售备案面积53.2万平方米,增长17.69%;二手房交易登记面积25.2万平方米,增长43.1%。旅游业发展亮点纷呈,海昌渔人码头通过国家4A级景区验收,全年举办了冰雪节、槐花节、美食节等系列主题旅游活动,接待国内外游客496.5万人次,增长18.2%,实现旅游收入41.9亿元,增长17.7%。

(二)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受大环境影响,工业经济增长压力加大,但创新驱动的引领效应逐渐显现,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转型稳步进行。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11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和利税分别完成307亿元、29.7亿元和46.4亿元,分别增长9.6%、8.6%和9.2%,质量效益平稳增长。台海、威巴克、福祖等10家重点企业产值增长27.1%。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增长19.5%,其中绿叶制药、渤海制药、天正药业等生物医药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5亿元,增长9.5%。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9.4%。

(三)重点领域改革扎实开展。制定2015年全区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台账,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绩效”列入全区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经济体制、生态文明体制、民主法制等七大领域改革得到不断深化。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153项,对148个事业单位提出了分类意见。积极筛选确定国家、省级重点改革试点,承担的国家级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管理等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探索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等重点改革亮点工作,逐渐形成莱山改革模式,突出地域改革特色。

(四)创业创新活力不断激发。深挖政产学研合作潜力,支持杰瑞油服、台海玛努尔、东方威思顿等规模骨干企业协同创新,组织技术升级、成果交流、科技论坛接洽会10余次,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全年新认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25家,其中省级以上创新平台9家,获得32项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8项市级以上科技奖项,其中省级科技奖项2项。浓厚万众创业氛围,精心打造互联网创智园、烟台互联网+众创大厦等九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了I3C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成贝格创业咖啡吧及医药、生物等多元化创客空间,全年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4291户,增长131.8%。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年内新增上市企业、“新三板”和齐鲁股交中心挂牌企业共5家,引进金茂、星利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齐丰村镇银行。加强招才引智人才培育工程,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集聚优势,年内新引进各类人才2713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257人。

(五)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旧村改造有序开展,河东、大庄等7个村居旧改积极推进,建设安置房14.1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烟台植物园26个专类园已有24个基本建成,瀑拉河、东风河、友谊河等14条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加快推动,金斗山路、长安路、桂山路南延等6条道路新增里程近15公里;海滨小区、宏福园小区等5个小区天然气置换工程、滨海工业园等3处雨污水管网完成改造施工。城市“四化”建设成效显著,轸格庄立交桥、金斗山路、双河东路等主要道路两侧栽植各类苗木16万余株,建安路、迎春大街等道路安装路灯、庭院灯221盏,组织卫生死角专项整治、城市卫生综合整治活动40余次,累计排查、整改各类问题230余处,清理整治7处露天市场,城市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提升。

(六)社会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区共安排社会民生领域财政投入6.5亿元,全力保障民生支出,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8%、8.9%。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居民养老保险投保28300余人,投保9030万元;提高社会保险保障水平,将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为全省最高标准;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360元提高到380元,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实现即时报销;城镇新增就业1426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500人,失业率控制在2.3%以内。民政事业,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调整为7800元和4400元每人每年,分别提高200元和100元;累计对1513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531万元,救助、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家庭、困难户和困难学生家庭3058户,发放救助金、慰问金共计270余万元。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工程各功能区域已陆续投入使用,二期工程主体基本完工。89000民生服务中心全年服务群众近5.5万人次。卫生事业,新增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等6家医疗机构,社会资本办医发展态势良好。成立莱山区院内感染质量控制中心,强化医疗质量控制,保障医疗卫生安全。开展重点人群健康服务、特色中医体检及体质辨识服务、特色专项服务等工作,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9%,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现药品价格零差率销售。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按省标准化学校建设的院格庄中学新校已投入使用,莱山一中图书馆与区第四实验小学教学楼已完工,烟大附中南校区等4所学校的各项手续正在加快推进。成立了全区首批27个“名师骨干教师工作室”,开展了500余次课例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全年共免杂费、课本费和补助公用经费1471万元,受惠学生1.6万余人,发放学前教育、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共156.6万元,受惠儿童和学生达2130余人;加强饮食、校车、消防、校舍的管理,投入320余万元为全区中小学校配备专职保安105名,全区教育系统未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文化事业,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新模式,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精心打造胶东剧院“政府+市场”运营管理、“订单式”文化惠民服务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00余场,新改扩建规范化文化大院6个,放映电影1800余场次,培训基层文化骨干1000余人。安全生产,开展了第十次“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月”活动,政府签状率、重点企业签状率均达到100%;累计检查企业1800余家次,排查整改隐患1100余处,各行业安全生产平稳运行。顺利完成国家安全社区验收工作,成为全市唯一整区获得全国安全社区的县市区。

另外,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广电出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地震、史志档案、双拥共建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发展。

二、计划执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指标低于计划目标。全年GDP、服务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增幅持续收窄。二是工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中小企业劳动力、电气等生产要素价格持续上升,资金链紧张加之银行出现惜贷现象,区内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减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进一步扩大。三是外贸进出口下降明显。受大宗商品价格降低、个别大企业进出口下降以及去年基数较高叠加影响,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2亿美元,下降9.5%。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措施

2016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建设打造全市的“典范之区”,不断谱写率先走在前列新篇章。

主要计划目标是:生产总值达到236亿元,增长8.5%左右;地方财政收入36.33亿元,增长9.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7亿元,增长13%左右;实际使用外资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1.4亿元,增长11.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2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640元,分别增长9%、7%左右;三产比例调整为1.7:38.3:60;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市下达的标准以内。

(一)以创新驱动为“魂”,加快产业转调升级

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一是完善创新体系,依托科研院所资源丰富的区域优势,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平台水平。二是丰富创新模式,借力“互联网+”,重点引导惠通网络、捷瑞数字等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融合创新,鼓励杰瑞油服、台海玛努尔等骨干企业实现向“制造业+服务”的转型。三是深挖创新潜力,加快推进I3C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建设,培育科技型小微企业快速成长,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四是引进创新人才,大力实施“莱山英才计划”,采取团队集体引进、核心人物带动、高新技术项目开发等多种方式,确保高端人才、创业团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全面落实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通过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转移合作等形式化解过剩产能,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整合资源、增质提效,加快杰瑞工业城、玛努尔石化装备等项目建设进程,促进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领先型产业向优质化、集群化发展。围绕转型发展、激发活力,引导持久钟表、惠通网络等企业加大在钟联网、药联网平台方面的建设力度。围绕优化环境、集约集聚,加大闲置厂房、土地的再利用力度,不断整合夯实工业经济发展载体,推动莱山经济开发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落实调控措施、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帮助亏损企业灵活应对,不断收窄企业效益滑坡的幅度。坚持规划引领,主动向上对接,理顺项目手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力促新兴生态产业园做出形象。

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找准现代金融、电子商务与楼宇经济的发展契合点,依托金融超市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型金融机构聚集地,加快培育“中国港口网”、“好吃天下”等一批专业电商服务平台。找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与模式创新、智能社区的契合点,依托绿叶健康城、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等重点项目,树立养老产业发展新典范,在周边社区推广智慧黄海模式,打造便捷舒适的社区生活圈。找准商贸住餐、旅游会展与文化、自然资源的契合点,依托烟台植物园、胶东文化广场二期等重点项目,打造特色休闲文化城市旅游首选区,加快建设瀑拉谷休闲产业集群、朱雀山国际旅游度假营地等项目,填补近郊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空白。找准规模聚集与特色发展的契合点,依托山海南路、迎春大街、莱源路、港城东大街、轸大路、沟莱线“三纵三横”六条服务业发展轴线,打造一批服务业集聚区,打响都市生活的特色牌、高端牌。

(二)以载体项目带动为“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突出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招商、统一安置、统一建设”的改造模式,有序推进曹家庄、郝家庄等9个村居旧村改造进程,打造优质现代化新城区形象。引导实力强、信誉高、口碑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积极发展产业地产,抓好祥隆城市广场、宝龙城市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完善商业配套、教育医疗、娱乐休闲和物业管理等方面服务,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大众化的消费需求,有效增强城市凝聚力和辐射带动力。完成滨海国际社区配套路、世贸东路、金滩东路等道路建设,加大对天然气置换工作的推进力度,确保年内完成全部液化气小区置换天然气工作。实施迎春大街综合改造工程,引入新型“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系统,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整治,对路牌标识系统进行提档升级,增加雕塑小品、景观设施、公共艺术品,实现中心城区形象新突破。

突出园区特色,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烟台总部经济基地推进烟台智谷企业服务中心、山东福讯等项目二次招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增长极。新兴生态产业园依托杰瑞工业城、东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整合上下游资源,尽快形成集群效应,力争早日做出园区新形象。朱雀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围子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整合提升现有的汽车营地、度假山庄等业态,适度开发山地运动、健康休闲乐园等项目,尽快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使生态新城成为全区充满发展活力的新板块。推进莱山、解甲庄、院格庄街道加速驻地发展,尽快形成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卫星城镇。莱山街道,发挥烟台植物园、绿叶健康城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推进上海交大集团现代教育示范园区、烟台一职专等项目建设,发展特色旅游、商贸餐饮、行政教育等产业,为莱山未来城市建设储备空间。解甲庄街道,重点推动辛安河湿地公园、南水桃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打造氛围浓郁的传统文化休闲区。院格庄街道,做活“葡萄+温泉”两大品牌效应,以瀑拉谷休闲产业集群、凤山温泉酒店等项目为载体,打造烟台独树一帜的特色小镇。

突出高效管理,提升城市品位。推行“大城管”管理模式,通过联合行动、综合整治集中解决城市管理难题,推动城市管理工作高效开展,建立起权责统一、全面覆盖、运行顺畅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实施中心城区绿地改造工程,提高绿地养护标准,通过对闲置空地及重点节点的打造提升城区整体绿化水平;加大对区域范围内市政设施的巡查力度,确保路灯亮灯率达到99%以上;对逛荡河进行清淤,加强公园、广场、海滩养护管理工作,规范经营秩序,提升景区环境。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在抓好示范村、示范带和示范片整治的基础上,依托生态和自然资源禀赋,积极发展文化写生、农家乐、农业观光等业态,促使生态优势向产业支撑转变,实现改善环境、增加就业、富裕居民等多方面共赢。

(三)以深化改革为“根”,持续优化区域环境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把握改革发展机遇,结合区情实际和有利条件,积极与上级做好沟通、争取支持,力争选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事项在我区先行先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区改革成果。继续深化改革行政审批职能,有效承接市级下放的审批事项,加快推进事中事后监管工作。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把简政放权落到实处,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做好财税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工作,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等社会体制改革亮点培育工作,不断拓展具有莱山特色的改革工作局面。

打造优质社会环境。优化生活环境,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积极推进宽带城市、无线城市、感知城市和“三网融合”建设,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在政务、医疗、饮食、出行、教育等领域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为公众提供更便捷、更准确的信息服务,打造莱山特色的“智慧民生服务”。优化法治环境,加大法治宣传力度,深入推进法律“六进”活动,创新法律援助机制,探索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使守信者处处受益、使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优化安全环境,加强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督力度,做好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和示范创建工作,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公众饮食用药和生命财产安全,打造“健康莱山”。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省、市战略,鼓励杰瑞油服、台海玛努尔等龙头企业通过设立营销机构、海外并购和境外投资等方式“走出去”发展,加速形成区内企业“总部在莱山、基地在海外、营销在全球”的发展运营模式。坚持“请进来”发展战略,深入开展招商引资集中攻坚活动,创新方式方法,着力推动以产业规划为指导的专业化招商、产业链招商,争取引进一批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高端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优化使用外资结构,引导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区设立研发中心、销售机构和地区总部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区内骨干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制度、经验,促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激发竞争活力。

(四)以保障民生为“本”,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保障,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深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落实“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由“广覆盖”向“全覆盖”的转变。按照“先保后征”原则,做好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工作,及时将征地社会保障资金落实到位。扩大“放心粮油工程”覆盖面,增加地方储备粮规模,保障区域内居民粮油供给。民政事业,全力推进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提高福利中心运营和管理水平。加强社区管理和服务能力,推进城市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改扩建工程,确保覆盖率大幅提升。教育事业,加快烟大附中南校区、莱山中心小学新校区等4所学校建设,启动滨海中学二期、曹家庄小学二期等2所中小学建设。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做好教师全员培训,抓好教育教学质量;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开展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继续深化“区域划片教研”和“校际联合教研”模式,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医疗卫生,鼓励发展社会办医,加快推进区社会服务中心、烟台山医院、山东文登整骨烟台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莱山分院(莱山区人民医院)等项目建设。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信息化水平,加强卫生应急、传染病报告管理和疫情风险评估工作,积极开展孕产妇保健和妇幼保健网络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执法水平,深入开展“平安医院”创建工作,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文化事业,进一步提升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水平,做好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工作,努力将博物馆建设成全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亮点。加强胶东剧院和烟台城市美术馆的运营管理,年内开展50场商业演出,举办35场大中型公益展览。扎实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精心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活动65场。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改扩建规范化文化大院7个,全年放映电影1800场。安全生产,巩固安全社区创建成果,明确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强化考核问责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加强重点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推行安全生产“网格化、实名制”管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